面向对象建模1

今天对于面向对象建模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知。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

开发一系列模型,以描述计算机软件结构,从而满足客户定义的需求(分析模型)

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描述领域对象(静态结构)的类图

描述对象交互(动态交互)的交互图

类图(class diagram):描述了构成一类对象特征的状态和行为(描述软件架构)

交互图(interaction diagram):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行为(描述系统行为) 每个用例会涉及一组对象的交互

类图是系统的内部结构,交互图是系统的内部行为。

而类的获取则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获取,从而确定概念类

1.从用例描述中获取候选概念 摘取用例的详细文档中的名词(术语或名词短语),然后进行分析

2.通过不同类别发现候选概念

而从文档获取,则包含以下技巧

1.阅读理解需求文档(或用例说明);

2.反复阅读,筛选出名词或名词短语,建立初始对象清单(候选对象);

3.将候选对象分成三类,即显而易见的对象、明显无意义的对象和不确定类别的对象;

4.舍弃明显无意义的名词或短语;

5.小组讨论不确定类别的对象,直到将它们都合并或调整到其它两类。

人员:系统需要保存或管理其信息的人员(如录象商店的会员、图书馆的读者),或在系统中中扮演一定角色的人员(如录象商店的职员、论文评阅教师)。

组织:在系统中发挥一定作用的组织机构(如录象商店的连锁店,医疗保险系统中的医院,学校中的系)。

物品:需要由系统管理的各种物品(如录象商店的商品、图书),包括无形事物(如学校的一门课程、毕设题目)。

设备:在系统中被使用或由系统进行监控的设备、仪器等,系统运行中的硬件设备(如打印机)除外。

事件:需要由系统长期记忆的事件(如在自动柜员机上的每次取款事件、每次借书事件)。

规格说明:系统中关于对象的规格信息的描述。 如图书品种,每种图书有一个唯一的馆藏号,同时该图书还包含一些描述信息,如书号、价格、作者、出版社等,多本图书对象共用这些规格说明。这是一种经过了抽象的概念,应该识别为概念类。

业务规则或政策: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业务规则或政策的文字描述。 业务规则通常会在用例文档之外以其它条款说明。如图书馆系统中,对不同违规行为指定不同的罚款金额,商店对不同顾客或产品有不同的折扣策略等。如果这些规则无法并入到其他对象中,则可以作为概念类建立。 通常规则可能仅有属性,或者仅有操作,比如折扣策略可能是一个纯粹的计算类。

posted @ 2021-11-08 19:55  好吗,好  阅读(8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