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Linux常用命令
|
序号 |
命令 |
命令解释 |
|
1 |
top |
查看内存 |
|
2 |
df -h |
查看磁盘存储情况 |
|
3 |
iotop |
查看磁盘IO读写(yum install iotop安装) |
|
4 |
iotop -o |
直接查看比较高的磁盘读写程序 |
|
5 |
netstat -tunlp | grep 端口号 |
查看端口占用情况 |
|
6 |
uptime |
查看报告系统运行时长及平均负载 |
|
7 |
ps aux |
查看进程 |
Hadoop相关总结
Hadoop常用端口号
- dfs.namenode.http-address:50070
- dfs.datanode.http-address:50075
- SecondaryNameNode辅助名称节点端口号:50090
- dfs.datanode.address:50010
- fs.defaultFS:8020 或者9000
- yarn.resourcemanager.webapp.address:8088
- 历史服务器web访问端口:19888
Hadoop配置文件以及简单的Hadoop集群搭建
(1)配置文件:
core-site.xml、hdfs-site.xml、mapred-site.xml、yarn-site.xml
hadoop-env.sh、yarn-env.sh、mapred-env.sh、slaves
(2)简单的集群搭建过程:
JDK安装
配置SSH免密登录
配置hadoop核心文件:
格式化namenode


Shuffle机制
1)Map方法之后Reduce方法之前这段处理过程叫Shuffle
2)Map方法之后,数据首先进入到分区方法,把数据标记好分区,然后把数据发送到环形缓冲区;环形缓冲区默认大小100m,环形缓冲区达到80%时,进行溢写;溢写前对数据进行排序,排序按照对key的索引进行字典顺序排序,排序的手段快排;溢写产生大量溢写文件,需要对溢写文件进行归并排序;对溢写的文件也可以进行Combiner操作,前提是汇总操作,求平均值不行。最后将文件按照分区存储到磁盘,等待Reduce端拉取。
3)每个Reduce拉取Map端对应分区的数据。拉取数据后先存储到内存中,内存不够了,再存储到磁盘。拉取完所有数据后,采用归并排序将内存和磁盘中的数据都进行排序。在进入Reduce方法前,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组操作。
Hadoop优化
(0)HDFS小文件影响
(1)影响NameNode的寿命,因为文件元数据存储在NameNode的内存中
(2)影响计算引擎的任务数量,比如每个小的文件都会生成一个Map任务
1)数据输入小文件处理:
(1)合并小文件:对小文件进行归档(Har)、自定义Inputformat将小文件存储成SequenceFile文件。
(2)采用ConbinFileInputFormat来作为输入,解决输入端大量小文件场景。
(3)对于大量小文件Job,可以开启JVM重用。
2)Map阶段
(1)增大环形缓冲区大小。由100m扩大到200m
(2)增大环形缓冲区溢写的比例。由80%扩大到90%
(3)减少对溢写文件的merge次数。
(4)不影响实际业务的前提下,采用Combiner提前合并,减少 I/O。
3)Reduce阶段
(1)合理设置Map和Reduce数:两个都不能设置太少,也不能设置太多。太少,会导致Task等待,延长处理时间;太多,会导致 Map、Reduce任务间竞争资源,造成处理超时等错误。
(2)设置Map、Reduce共存:调整slowstart.completedmaps参数,使Map运行到一定程度后,Reduce也开始运行,减少Reduce的等待时间。
(3)规避使用Reduce,因为Reduce在用于连接数据集的时候将会产生大量的网络消耗。
(4)增加每个Reduce去Map中拿数据的并行数
(5)集群性能可以的前提下,增大Reduce端存储数据内存的大小。
4)IO传输
(1)采用数据压缩的方式,减少网络IO的的时间。安装Snappy和LZOP压缩编码器。
(2)使用SequenceFile二进制文件
5)整体
(1)MapTask默认内存大小为1G,可以增加MapTask内存大小为4-5g
(2)ReduceTask默认内存大小为1G,可以增加ReduceTask内存大小为4-5g
(3)可以增加MapTask的cpu核数,增加ReduceTask的CPU核数
(4)增加每个Container的CPU核数和内存大小
(5)调整每个Map Task和Reduce Task最大重试次数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