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网络模型中,数据的传输经历了逐级封装的过程,反向向上经历了逐级拆封的过程
2.物理层:
2.1)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络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
2.2)主要作用是将数据最终编码为0、1标识的比特流,通过物理介质传输。
2.3)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3.数据链路层:
3.1)主要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MAC地址(网卡地址)的封装与解封。
3.2)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帧。这一层工作的机器是交换机。
4.网络层:
4.1)主要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IP地址的封装与解封。
4.2)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数据包,这一层设备是路由器。
5.传输层:
5.1)定义了一些传输协议和端口号
5.2)主要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进行重组。
5.3)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段。
6.会话层:
6.1)通过传输层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
6.2)主要在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者接收会话请求。
7.表示层:
7.1)主要进行对接收数据的解释、加密和解密、压缩和解压缩。
7.2)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
8.应用层:
8.1)主要是为一些终端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直接面对用户的。

关注我的公众号SpaceObj 领取idea系列激活码

posted on 2023-05-11 10:02  张泓锐  阅读(9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