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编译四

书写命令

每条规则中的命令和操作系统 Shell 的命令行是一致的。 make 会按顺序一条一条的执行命令, 每条命令的开头必须以[Tab]键开头, 除非,命令是紧跟在依赖规则后面的分号后的。在命令行之间中的空格或是空行会被忽略, 但是如果该空格或空行是以 Tab 键开头的, 那么 make会认为其是一个空命令

 

显示命令

通常,make 会把其要执行的命令行在命令执行前输出到屏幕上。当我们用“@”字符在命令行前,那么,这个命令将不被 make 显示出来,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我们用这个功能来像屏幕显示一些信息。如:@echo 正在编译 XXX 模块......当 make 执行时,会输出正在编译 XXX 模块......”字串,但不会输出命令,如果没有“@”,那么,make 将输出:echo 正在编译 XXX 模块......

正在编译 XXX 模块......

 

如果 make 执行时,带入 make 参数“-n”“--just-print”,那么其只是显示命令,但不会执行命令,这个功能很有利于我们调试我们的Makefile

 

命令执行

当依赖目标新于目标时,也就是当规则的目标需要被更新时,make会一条一条的执行其后的命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让上一条命令的结果应用在下一条命令时,你应该使用分号分隔这两条命令。比如你的第一条命令是 cd 命令,你希望第二条命令得在 cd 之后的基础上运行,那么你就不能把这两条命令写在两行上,而应该把这两条命令写在一行上,用分号分隔。如:

示例一:

exec:

cd /home/hchen

pwd

示例二:

exec:

cd /home/hchen; pwd

当我们执行“make exec”时,第一个例子中的 cd 没有作用,pwd 会打印出当前的 Makefile 目录,而第二个例子中,cd 就起作用了,pwd会打印出“/home/hchen”

 

命令出错

每当命令运行完后,make 会检测每个命令的返回码,如果命令返回成功,那么 make 会执行下一条命令,当规则中所有的命令成功返回后,这个规则就算是成功完成了。如果一个规则中的某个命令出错了(命令退出码非零) ,那么 make 就会终止执行当前规则,这将有可能终止所有规则的执行。

有些时候,命令的出错并不表示就是错误的。例如 mkdir 命令,我们一定需要建立一个目录,如果目录不存在,那么 mkdir 就成功执行,万事大吉,如果目录存在,那么就出错了。我们之所以使用 mkdir 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目录,于是我们就不希望 mkdir 出错而终止规则的运行。

 

为了做到这一点,忽略命令的出错,我们可以在 Makefile 的命令行前加一个减号“-”(在 Tab 键之后) ,标记为不管命令出不出错都认为是成功的。如:

clean:

-rm -f *.o

还有一个全局的办法是,给 make 加上“-i”或是“--ignore-errors”参数,那么,Makefile 中所有命令都会忽略错误。而如果一个规则是以“.IGNORE”作为目标的,那么这个规则中的所有命令将会忽略错误。这些是不同级别的防止命令出错的方法,你可以根据你的不同喜欢设置。还有一个要提一下的 make 的参数的是“-k”或是“--keep-going”,这个参数的意思是,如果某规则中的命令出错了,那么就终目该规则的执行,但继续执行其它规则。

 

嵌套执行make

在一些大的工程中,我们会把我们不同模块或是不同功能的源文件放在不同的目录中,我们可以在每个目录中都书写一个该目录的Makefile,这有利于让我们的 Makefile 变得更加地简洁,而不至于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写在一个 Makefile 中,这样会很难维护我们的Makefile, 这个技术对于我们模块编译和分段编译有着非常大的好处。例如,我们有一个子目录叫 subdir,这个目录下有个 Makefile 文件,来指明了这个目录下文件的编译规则。 那么我们总控的 Makefile 可以这样书写:

subsystem:

cd subdir && $(MAKE)

其等价于:

subsystem:

$(MAKE) -C subdir

定义$(MAKE)宏变量的意思是,也许我们的 make 需要一些参数,所以定义成一个变量比较利于维护。这两个例子的意思都是先进入“subdir”目录,然后执行 make 命令。我们把这个 Makefile 叫做总控 Makefile”

来看一个例子,在subdir中有两个文件 makefile以及sub_dir.mk

.定义命令包

├── make_test.mk

└── subdir

    ├── makefile

    └── sub_dir.mk

 

make_test.mk的命令如下:

test1:

cd subdir && $(MAKE)

当执行make -f make_test.mk的时候,首先会进入到subdir目录,然后执行makefile,打印如下

cd subdir && make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home/zhf/make_prj/subdir'

just for subdir test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home/zhf/make_prj/subdir'

 

如果想执行subdir下的sub_dir.mk文件。则需要指定文件。make_test.mk修改如下。

test1:

cd subdir && $(MAKE) -f sub_dir.mk

 

 

总控 Makefile 的变量可以传递到下级的 Makefile 中(如果你显示的声明) ,但是不会覆盖下层的 Makefile 中所定义的变量,除非指定了“-e”参数。如果你要传递变量到下级 Makefile 中,那么你可以使用这样的声明:export <variable ...>

如果你不想让某些变量传递到下级 Makefile 中,那么你可以这样声明:unexport <variable ...>

 

make_test.mk

export variable:="zhf"

test1:

cd subdir && $(MAKE) -f sub_dir.mk

subdir中的makefile

test:

@echo $(variable)

@echo "just for subdir test"

执行结果:

cd subdir && make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home/zhf/make_prj/subdir'

zhf

just for subdir test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home/zhf/make_prj/subdir'

 

需要注意的是,有两个变量,一个是 SHELL,一个是 MAKEFLAGS,这两个变量不管你是否 export,其总是要传递到下层 Makefile 中,特别是 MAKEFILES 变量,其中包含了 make 的参数信息,如果我们执行总控 Makefile”时有 make 参数或是在上层 Makefile 中定义了这个变量,那么 MAKEFILES 变量将会是这些参数,并会传递到下层

Makefile 中,这是一个系统级的环境变量。但 是 make 命 令 中 的 有 几 个 参 数 并 不 往 下 传 递 , 它 们 是“-C”,“-f”,“-h”“-o”“-W”(有关 Makefile 参数的细节将在后面说明) ,如果你不想往下层传递参数,那么,你可以这样来:

subsystem:

cd subdir && $(MAKE) MAKEFLAGS=

如果你定义了环境变量 MAKEFLAGS,那么你得确信其中的选项是大家都会用到的,如果其中有“-t”,“-n”,“-q”参数,那么将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许会让你异常地恐慌。还 有 一 个 在 “ 嵌 套 执 行 ” 中 比 较 有 用 的 参 数 , “-w” 或 是“--print-directory”会在 make 的过程中输出一些信息, 让你看到目前的工 作 目 录 。 比 如 , 如 果 我 们 的 下 级 make 目 录 是/home/zhf/make_prj/subdir”,如果我们使用“make -w”来执行,那么当进入该目录时,我们就像刚才一样看到: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home/zhf/make_prj/subdir'

而在完成下层 make 后离开目录时,我们会看到: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home/zhf/make_prj/subdir'

 

 

目标变量

我们同样可以为某个目标设置局部变量,这种变量被称为“Target-specific Variable”,它可以和全局变量同名,因为它的作用范围只在这条规则以及连带规则中,所以其值也只在作用范围内有效。而不会影响规则链以外的全局变量的值

VPATH=src:head

main:CFLAGS=-g

main:main.o calc.o

@echo $(CFLAGS)

 

calc.o:calc.c

@echo $(CFLAGS)

在上面的这个例子中,由于calc.o都属于main这个规则,因此打印出来的CFLAGS都等于-g

posted @ 2018-12-23 15:26  red_leaf_412  阅读(60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