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基础3
101、CU矩阵、P/O矩阵、RD矩阵属于信息系统规划工具。
102、在UML中,用例图是对一组动作序列的描述,系统执行这些动作将产生一个对特定的参与者有价值而且可观察的结果。
103、大型信息系统包括:规模庞大,包含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子系统多;跨地域性,系统分布广阔,部署不集中;提供的业务种类繁多,业务的处理逻辑复杂;处理的业务和信息量大,存储的数据复杂、内容多且形式多样。
104、ASP.NET是.NET的一个应用实例,是ASP.NET的一部分。
105、在J2EE模型中,中间层的业务功能通过EJB构件实现,使用JSP实现业务逻辑处理结果的动态发布,构成动态的HTML页面,也可使用Servlet实现更为灵活的动态页面。
106、企业系统规划BSP方法步骤:定义企业过程——识别定义数据类——分析现有系统——确定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
107、EJB、COM、CORBA是软件中间件的技术规范。
108、关于J2EE:客户层组件运行在客户端机器上;业务逻辑层组件运行在J2EE服务器上;企业信息系统层软件运行在EIS服务器上。
109、使用多编程语言编写程序,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选择.NET作为开发平台。
110、在CORBA体系中与SOAP对应的是IIOP。
111、工作流属于CSCW的一部分,它是普遍地研究一个群体如何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实现协同工作的。
112、确认需求、系统分解、技术选型、制定技术规格说明属于软件架构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13、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多态是指同一消息发送给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响应。
114、对象的多态性是指两个或多个属于不同类的对象,对于同一个消息(调用方法)作出不同的响应的方式。
115、各个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实现通信。
116、每个对象都属于特定的类,一个对象只能是某一个类的实例。
117、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抽象。
118、对象模型技术OMT把需求分析时收集的信息构造在三类模型中,即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
119、计算企业员工的薪酬可以利用面向对象的多态技术,使系统可以拥有相同名称但有不同核算方法的对象来计算专职员工和兼职员工的报酬。
120、为了将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转化为设计模型,设计人员必须完成设计用例实现方案、设计技术支撑设施、设计用户界面、精化设计模型。
121、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的主要优点有符合人类思维习惯、普适于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构造的系统复用性好。
122、在面向对象的概念中,消息体现对象的交互,通过它向目标对象发送操作请求。
123、执行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是关联关系。
124、Web Service有三个协议:SOAP、WSDL、UDDI。
125、利用Web Service技术可使本地Linux构件调用DCOM构件所提供的接口。
126、UML是一种标准的建模方法,UML标准并没有定义一种标准的开发过程,它虽然可以支持现有的大部分软件开发过程,但还是比较适用于迭代式开发过程。
127、当采用标准UML构建系统类模型时,若类B除具有类A的全部特性外,还可定义新的特性以及置换类A的全部特性,那么类B与类A具有泛化关系。
128、组件是软件系统中可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件,它封装了实现体。并提供了一组接口的实现方法。
129、在同一建模语言中用例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开发团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基于基本流程的 “角色” 关系等。
130、使用UML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时,需求描述中的 “包含”、“组成”、“分为......部分” 等词常常意味着存在聚集关系。
131、UML是一个支持模型化和软件系统开发的图形化语言。
132、UML2.0中共包括14种图,其中定时图属于交互图。
133、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属于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134、执行者角色、控制类、用户接口、业务层、后台数据库 为UML顺序图。
135、Web Service中,产品和语言对应关系为NET Framework----C#。
136、软件开发中采用工作流技术可以降低开发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对流程的控制与管理、提高对客户响应的预见性。
137、在UML图形上,把一个泛化关系画成一条带有空心箭头的实践,它指向父元素。
138、用例图来描述用户需求,主要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
139、聚合关系表示一个较大的整体类包含一个或多个部分类。
140、UML图包括: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组件图、配置图、序列图、状态图、协作图、活动图。
141、UML的状态图描述了一个特定对象的所有可能状态以及由于各种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状态之间的转移。
142、在J2EE架构中,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采用JDBC效率最高。
143、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的作用是将一组现有的服务器组合起来,从而定义一个新的Web服务。
144、WebService体系结构中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注册中心和服务请求者三种角色。
145、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采用快速原型的方法比较合适。
146、软件需求是测试软件质量的基础。开发标准定义了一组用于指导软件开发方式的准则。期望需求间接定义了用户对某些特性的需求。
149、组织/业务关系图描述了业务和部门的关系。
150、软件测试工具可以采用验证或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来确认。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