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医学图像处理过程与经验

RGB通道分离,要成单通道的

target的预处理:

增亮与拉伸

  1. 量化比较:灰度直方图是否在相同灰度区
  2. 主观比较:还原为RGB图
  3. 增亮是在原图上加上一个值(我们取均值)
    • 不要直接乘以系数,因为像素值容易爆表,原像素值大等于128的所有像素乘以2之后都变成255,全部丢失细节
  4. 非线性灰度拉伸 imadjust 函数:解决增亮带来的问题
  5. 可改进的几个地方:
    • 整体加亮的CL值我是固定写为50,这个值可优化
    • imadjust中非线性拉伸的源区间和目的区间是写死的,且R和G通道都一样。这明显不合理。可以做成交互式,或者能够智能判断的(比如源区间自适应地取为原图整体加亮后5%~95%灰度)。还有gamma固定为0.8,不见得是最优。
    • 改为批量处理

灰度均衡

边缘锐化

输入图像灰度均衡

输入图像去噪处理

训练方式:是否考虑先用BSDS训练的参数和mpm微调

loss方式

关于调参

  1. 根据损失收敛曲线调整学习率(太小一没动諍,太大一雷荡)、优化器(不见得复杂度高的优化器效果就一定好
  2. 若输入图像只有两个通道(比如MPM只有R和G,网络模型中建议删除无信息通道,而不是放空
  3. 自然图像RGB三个通道内容相似,用YCbCr没问题,但在医学图像中如果R和G通道内容差异很大,应采用分支网络并行网络分别处理。可以将各分支loss加权,也可各通道对应网络各自调优
  4. 网络模型中输入部分图像的尺寸也值得尝试调整优化,常用的为64,96,128。不建议将大的输入图像切割成多张小图,分别处理后再拼接,因为在边缘部分时常效果不理想
  5. 尝试修正Loss函数。可更换其他形式,也可调整Loss中加权系数(新增的Loss项的权重要从小的值开始调)。在去噪方面,时常会加TV Loss或者GDL,屡试不爽。
  6. 标准化层要慎重用,特别是BN,虽然可以加快收敛,但是很可能扰乱特征
posted @ 2019-06-13 16:57  ZHGQCN  阅读(22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