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117页,练习15:最高响应比

2. P119页,练习22(2):时间片轮转

3. 现设定采用三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三个队列分别为0、1和2,对应时间片为2、4、8。现有四个进程A、B、C、D,到达时刻分别为0、5、7、12,执行时间分别为7、4、13、2。请写出整个进程调度过程,包括每个时间段,执行的进程,执行后进程状态,各个队列内进程的变化

 

4. 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各个调度算法的优缺点:

1.资源利用率

2.吞吐率

3.周转率

4.响应时间

5.公平性

6.适用范围

1、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RR):给每个进程固定的执行时间,根据进程到达的先后顺序让进程在单位时间片内执行,执行完成后便调度下一个进程执行,时间片轮转调度不考虑进程等待时间和执行时间,属于抢占式调度。优点是兼顾长短作业;缺点是平均等待时间较长,上下文切换较费时。适用于分时系统。

2、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CFS):根据进程到达的先后顺序执行进程,不考虑等待时间和执行时间,会产生饥饿现象。属于非抢占式调度,优点是公平,实现简单;缺点是不利于短作业。

3、优先级调度算法(HPF):在进程等待队列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来执行。常被用于批处理系统中,还可用于实时系统中。

4、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将时间片轮转与优先级调度相结合,把进程按优先级分成不同的队列,先按优先级调度,优先级相同的,按时间片轮转。优点是兼顾长短作业,有较好的响应时间,可行性强,适用于各种作业环境。

5、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根据“响应比=(进程执行时间+进程等待时间)/ 进程执行时间”这个公式得到的响应比来进行调度。高响应比优先算法在等待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作业执行的时间越短,响应比越高,满足段任务优先,同时响应比会随着等待时间增加而变大,优先级会提高,能够避免饥饿现象。优点是兼顾长短作业,缺点是计算响应比开销大,适用于批处理系统。

6、最短作业优先算法:从队列中选出一个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优先调度,即可用于作业调度,也可用于进程调度,但SJ(P)F调度算法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点: 

1.对长作业不利。严重的是,若一长作业(进程)进入系统的后备队列(就绪队列),由于调度程序总是优先调度那些(即使是后进来的)短作业(进程),将导致长作业(进程)长期不被调度——饥饿

2.完全未考虑作业(进程)的紧迫程度,因而不能保证紧迫性作业(进程)会被及时处理

3.由于作业(进程)的长短只是根据用户所提供的估计执行时间而定的,而用户又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缩短其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致使该算法不一定能真正做到短作业优先调度。

7、先来先服务(FCFS)/先进先出(FIFO)调度算法:概念:按照作业/进程进入系统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先进入系统者先调度;即启动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进程。是一种最简单的调度算法,即可用于作业调度,也可用于进程调度。

先来先服务(先进先出)优缺点:

1.比较有利于长作业(进程),而不利于短作业(进程)

2.有利于CPU繁忙型作业(进程) ,而不利于I/O繁忙型作业(进程)

3.用于批处理系统,不适于分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