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日常学习记录
lambda x, p_fn=p_fn, freq=freq: p_fn(x * freq) 其中p_fn = torch.sin , freq = 2 解释这段代码
x
:这是lambda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它代表输入值。p_fn=p_fn
:这是lambda
函数的第二个参数,它有一个默认值p_fn
。这意味着当你调用这个lambda
函数时,你可以不传递p_fn
参数,它将使用外部作用域中的p_fn
变量的值。freq=freq
:这是lambda
函数的第三个参数,它有一个默认值freq
。同样,这意味着你可以不传递freq
参数,它将使用外部作用域中的freq
变量的值。p_fn(x * freq)
:这是lambda
函数的主体,它返回对x
和freq
进行乘法操作后的结果应用p_fn
函数的结果。
lambda arguments: expression
arguments
:这是传递给lambda
函数的参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expression
:这是lambda
函数返回的表达式的结果。注意,lambda
函数只能包含一个表达式,而不是一个完整的语句块。
nn.Linear
是 PyTorch 中的一个模块,它实现了神经网络中的线性层,也称为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 Layer)。其数学原理基于线性代数中的矩阵乘法和向量加法。下面是 nn.Linear
的数学原理:
-
权重矩阵(Weight Matrix):
nn.Linear
会创建一个权重矩阵W
,其维度为[out_features, in_features]
。这里的in_features
是输入特征的数量,out_features
是输出特征的数量,即该层的神经元数量。 -
偏置向量(Bias Vector):除了权重矩阵外,
nn.Linear
还会创建一个偏置向量b
,其维度为[out_features]
。偏置项是加在每个神经元输出上的常数值,用于控制神经元的激活阈值。 -
线性变换(Linear Transformation):对于输入数据
x
(维度为[batch_size, in_features]
),nn.Linear
执行的数学操作是y = xW^T + b
,其中W^T
是权重矩阵W
的转置,xW^T
表示输入数据与权重矩阵的点积,即矩阵乘法。这个操作将输入特征线性组合成输出特征。 -
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在执行线性变换之后,通常会应用一个非线性的激活函数(如 ReLU),以引入非线性,使得神经网络能够学习和模拟复杂的函数映射。这一步是可选的,取决于
nn.Linear
层后面是否有激活函数层。 -
损失函数和优化(Loss Function and Optimization):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来调整权重矩阵
W
和偏置向量b
的值。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梯度下降、随机梯度下降等,这些算法通过迭代更新权重和偏置,以减小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总结来说,nn.Linear
层的数学原理是通过权重矩阵和偏置向量对输入数据进行线性变换,然后可能通过一个激活函数引入非线性,从而使得神经网络可以学习复杂的数据模式。
权重矩阵 W
和偏置向量 b
通常是在创建 nn.Linear
层时随机初始化的。权重和偏置的初始值对于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最终性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网络的起点,进而影响训练过程的收敛速度和最终的收敛结果。
在 PyTorch 中,权重和偏置的初始化默认使用一个均匀分布或正态分布,但也可以指定其他初始化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始化方法:
-
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权重从一个均匀分布中随机抽取,例如
torch.nn.init.uniform_
。 -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权重从一个正态(高斯)分布中随机抽取,例如
torch.nn.init.normal_
。 -
Xavier/Glorot 初始化:这种初始化方法考虑了前一层的节点数和当前层的节点数,以保持激活函数的方差不变。适用于sigmoid和tanh激活函数。
-
He 初始化:这种初始化方法适用于ReLU激活函数,它同样考虑了前一层的节点数和当前层的节点数,但与Xavier初始化不同,它在计算标准差时考虑了平方根下除以2。
-
零初始化(Zero Initialization):所有权重和偏置被初始化为零。这种方法通常不推荐,因为它会导致神经元无法激活。
-
常数初始化(Constant Initialization):权重和偏置被初始化为一个固定的常数。
在 PyTorch 中,可以通过传递一个初始化函数或者使用 torch.nn.init
模块中的函数来自定义权重和偏置的初始化方式。
loss.backward()
- 这行代码执行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loss.backward()
计算损失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并将其存储在参数的.grad
属性中。这是优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因为它允许模型学习如何调整参数以最小化损失。
with torch.no_grad()
这是一个上下文管理器,用于指示PyTorch在这个代码块中不需要计算梯度。这通常用于优化步骤,因为在参数更新时不需要计算梯度,这样可以节省计算资源。
deform.optimizer.step()
- 这行代码执行优化器的一步更新。
deform.optimizer
是与deform
模型相关联的优化器。step()
方法应用梯度下降(或其他优化算法),根据计算得到的梯度更新模型的参数。
deform.optimizer.zero_grad()
:
- 这行代码清除(归零)模型参数的梯度。在PyTorch中,梯度是累积的,所以每次执行反向传播后都需要清除梯度,以避免梯度累积影响下一次更新。
deform.update_learning_rate(iteration)
:
- 这行代码更新优化器的学习率。
deform.update_learning_rate
是一个自定义方法,它根据当前的迭代次数iteration
调整学习率。这通常用于实现学习率衰减策略,如逐步减小学习率以提高训练稳定性和模型性能。
在PyTorch中,loss.backward()
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函数,它用于计算损失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这个过程是基于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它是训练神经网络的核心机制。下面详细解释loss.backward()
在计算什么:
-
损失函数:首先,你需要定义一个损失函数,它衡量模型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常见的损失函数包括均方误差(MSE)、交叉熵损失(Cross-Entropy Loss)等。
-
反向传播:
loss.backward()
会从损失函数开始,通过链式法则,反向通过网络计算每个参数的梯度。这个过程从损失函数的输出开始,一直传播到网络的输入。 -
梯度计算:在反向传播过程中,
loss.backward()
会计算损失函数关于每个参数的梯度。梯度是一个向量,它指向损失函数增加最快的方向。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希望找到损失函数减小最快的方向,因此会使用梯度的负方向来更新参数。 -
梯度存储:计算得到的梯度会被存储在每个参数的
.grad
属性中。这些梯度将被优化器(如SGD、Adam等)使用来更新参数。 -
梯度清零:在每次反向传播之前,通常需要调用
optimizer.zero_grad()
来清零梯度,因为梯度是累加的。这样可以确保每次迭代时梯度是准确的。 -
参数更新:在
loss.backward()
计算完梯度后,通常会紧接着调用优化器的.step()
方法来更新参数。参数的更新方向是梯度的负方向,更新的幅度由学习率决定。
总结来说,loss.backward()
在计算损失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并将这些梯度存储在参数的.grad
属性中,为后续的参数更新做准备。这个过程是训练神经网络的基础,它使得模型能够通过学习数据来不断改进其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