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借力
1.一定要有目标和规划
人没有目标,就像在森林前进没有方向作为指引,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出口,迷失甚至死在森林里。这个目标可以是人生目标,也可以是分阶段的目标,甚至是每年的目标,总之一定要有。
规划是什么?就是你通向目标的步骤和次序,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制定目标简单,而把这个目标转化成具体行动时就没那么容易了。就像从A点到B点的路,站在山顶上看起来简单,可下来一走就没那么简单,除非你有做好标记的地图,第一段到哪儿,向哪个方向拐弯,再开始第二段……这地图就是规划,把通向目标的路细分成一段段前进。有了规划,我们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早日达成目标,从而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
2.机会是创造来的,不是等来的
对于机会的理解最能看出一个人心态中的积极因素有多少。
截止到去年5月,笔者打了整整10年工,从基层业务人员做到全国市场总监,并且由于很早就开始了边打工边创业,笔者又当了6年的经销商老板。在笔者结识的同事和朋友中,几乎总能听到抱怨:自己的工资少,发展空间小,老板太不近人情,总是小人得志,公司又没多大发展前景。同事们知道笔者认识的朋友多,总是让笔者帮着留意一下,希望给介绍个新公司、新工作。
既然是打算找新工作,那首先要把简历整理清楚吧,于是乎,笔者又很热心地提醒这些同事朋友,赶紧把自己的简历整理清楚,尤其要写清楚自己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与别人相比差异化在哪里,自己曾经有哪些实际的工作经历,对哪些方面的工作有着较为到位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等等,没想到的是,大多数人的反应却没那么积极,简历要改么?等新公司有个初步意向之后再改不好些吗?
再有,即便是笔者为这些朋友推荐一些新的工作机会,反而大多数人又开始犹豫了,想来想去,新公司的薪水不是很高,职务不是很好,公司发展前景未卜,还是现有的公司稳定啊,暂时就不动了,以后再说吧。
下次遇见这些朋友的时候,又是那些话,工作难做啊,工资太少啊,老板太坏啊,发展不妙啊……笔者无语,心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哭着喊着说自己缺乏机会,可为啥就不为机会的降临做点准备工作呢?为什么有机会来临的时候却又放弃呢?他们到底在等待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为什么会出现晚上想想千条路,早晨起来走原路的状况呢?
笔者的媒体关系多,也就有条件推荐朋友发表些东西,这也是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文笔能力,梳理自己思想的好机会,并且,还能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宣传自己,也是为今后的跳槽或是积累人脉创造机会,但是,当笔者找到一些朋友,建议他们写点东西,我来帮他们发表时,同样又听到许多这样的声音:写作头疼啊,没心情啊,没时间写啊,没啥写的啊,我还在上班呢,写出来单位领导看到了会不会有意见?
其实,每个人都不缺乏机会,关键是你是否具备正确对待机会的心态,笔者那些同事朋友们之所以一味等待机会,其实很大程度上受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总是认为这机会一定要是主动上门的,且是各方面条件都很适合自己的,这样的机会,哪里去找?!
绝大多数机会,都要自己去争取的,主动的投入付出,至少是要做到主动地提前筹备。遇到问题总是习惯等、靠、要,或是设法回避,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思想上的惰性比行动上的惰性更为可怕,想都懒得去想,更别提去做了。归根结底,我们缺乏的不是机会,而是理性认识机会的心态,制造机会的心态,积极迎接机会的心态。
3.学会借力
个人的发展是需要各式各样的资源的,例如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物质资源,机会资源,但是, 资源永远是相对缺乏的,个人的资源永远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去借。从哪里借,从自己的人脉资源里去借。资源是贵在借用。在个人发展的问题上,一定要清楚这点,别指望别人能给予你多少资源,或者是自己拥有多少资源,关键是自己如何去借到资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里干出成绩出来。
“从熟人手里来借资源”,这个熟人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脉,要想自己有个好的人脉,就得有这个人脉的经营和管理意识,许多朋友自己反思一下,你对你身边的朋友有过系统的管理吗?有分类吗?有完整的通讯录吗?有定期保持联系吗?你知道你身边的这些朋友手里都有些什么样的资源吗?
4.明确自己的专业度
这个社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全能型人才与神仙无异,古语有云:一招鲜,吃遍天。还是很有道理的,专业技能不但是个人安身之本,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点,不过,个人的专业度和自己的性格、兴趣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自己感兴趣的事才有学习的愿望,才有深入研究的愿望,问题是,你找到个人兴趣与某个专业的结合点了吗?
5.学会整合自己的资源
个人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经营自己的过程,个人品牌、个人专长、个人传播,这三点一个都不能少,从发展次序来说,你分别需要做到如下三个阶段:
首先,你是一个好人(中国人往往是把德放在第一位的)。
然后,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好人(所谓能力就是加强自己在某个方面的专业度)。
最后,你是一个有能力且大家都知道、熟悉的好人(要想大家都知道,就得树立个人品牌,并且在更广的范围内来传播你自己)。
人没有目标,就像在森林前进没有方向作为指引,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出口,迷失甚至死在森林里。这个目标可以是人生目标,也可以是分阶段的目标,甚至是每年的目标,总之一定要有。
规划是什么?就是你通向目标的步骤和次序,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制定目标简单,而把这个目标转化成具体行动时就没那么容易了。就像从A点到B点的路,站在山顶上看起来简单,可下来一走就没那么简单,除非你有做好标记的地图,第一段到哪儿,向哪个方向拐弯,再开始第二段……这地图就是规划,把通向目标的路细分成一段段前进。有了规划,我们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早日达成目标,从而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
2.机会是创造来的,不是等来的
对于机会的理解最能看出一个人心态中的积极因素有多少。
截止到去年5月,笔者打了整整10年工,从基层业务人员做到全国市场总监,并且由于很早就开始了边打工边创业,笔者又当了6年的经销商老板。在笔者结识的同事和朋友中,几乎总能听到抱怨:自己的工资少,发展空间小,老板太不近人情,总是小人得志,公司又没多大发展前景。同事们知道笔者认识的朋友多,总是让笔者帮着留意一下,希望给介绍个新公司、新工作。
既然是打算找新工作,那首先要把简历整理清楚吧,于是乎,笔者又很热心地提醒这些同事朋友,赶紧把自己的简历整理清楚,尤其要写清楚自己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与别人相比差异化在哪里,自己曾经有哪些实际的工作经历,对哪些方面的工作有着较为到位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等等,没想到的是,大多数人的反应却没那么积极,简历要改么?等新公司有个初步意向之后再改不好些吗?
再有,即便是笔者为这些朋友推荐一些新的工作机会,反而大多数人又开始犹豫了,想来想去,新公司的薪水不是很高,职务不是很好,公司发展前景未卜,还是现有的公司稳定啊,暂时就不动了,以后再说吧。
下次遇见这些朋友的时候,又是那些话,工作难做啊,工资太少啊,老板太坏啊,发展不妙啊……笔者无语,心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哭着喊着说自己缺乏机会,可为啥就不为机会的降临做点准备工作呢?为什么有机会来临的时候却又放弃呢?他们到底在等待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为什么会出现晚上想想千条路,早晨起来走原路的状况呢?
笔者的媒体关系多,也就有条件推荐朋友发表些东西,这也是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文笔能力,梳理自己思想的好机会,并且,还能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宣传自己,也是为今后的跳槽或是积累人脉创造机会,但是,当笔者找到一些朋友,建议他们写点东西,我来帮他们发表时,同样又听到许多这样的声音:写作头疼啊,没心情啊,没时间写啊,没啥写的啊,我还在上班呢,写出来单位领导看到了会不会有意见?
其实,每个人都不缺乏机会,关键是你是否具备正确对待机会的心态,笔者那些同事朋友们之所以一味等待机会,其实很大程度上受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总是认为这机会一定要是主动上门的,且是各方面条件都很适合自己的,这样的机会,哪里去找?!
绝大多数机会,都要自己去争取的,主动的投入付出,至少是要做到主动地提前筹备。遇到问题总是习惯等、靠、要,或是设法回避,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思想上的惰性比行动上的惰性更为可怕,想都懒得去想,更别提去做了。归根结底,我们缺乏的不是机会,而是理性认识机会的心态,制造机会的心态,积极迎接机会的心态。
3.学会借力
个人的发展是需要各式各样的资源的,例如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物质资源,机会资源,但是, 资源永远是相对缺乏的,个人的资源永远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去借。从哪里借,从自己的人脉资源里去借。资源是贵在借用。在个人发展的问题上,一定要清楚这点,别指望别人能给予你多少资源,或者是自己拥有多少资源,关键是自己如何去借到资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里干出成绩出来。
“从熟人手里来借资源”,这个熟人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脉,要想自己有个好的人脉,就得有这个人脉的经营和管理意识,许多朋友自己反思一下,你对你身边的朋友有过系统的管理吗?有分类吗?有完整的通讯录吗?有定期保持联系吗?你知道你身边的这些朋友手里都有些什么样的资源吗?
4.明确自己的专业度
这个社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全能型人才与神仙无异,古语有云:一招鲜,吃遍天。还是很有道理的,专业技能不但是个人安身之本,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点,不过,个人的专业度和自己的性格、兴趣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自己感兴趣的事才有学习的愿望,才有深入研究的愿望,问题是,你找到个人兴趣与某个专业的结合点了吗?
5.学会整合自己的资源
个人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经营自己的过程,个人品牌、个人专长、个人传播,这三点一个都不能少,从发展次序来说,你分别需要做到如下三个阶段:
首先,你是一个好人(中国人往往是把德放在第一位的)。
然后,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好人(所谓能力就是加强自己在某个方面的专业度)。
最后,你是一个有能力且大家都知道、熟悉的好人(要想大家都知道,就得树立个人品牌,并且在更广的范围内来传播你自己)。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