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事务
Redis事务的介绍
Redis 事务的本质是一组命令的集合。事务支持一次执行多个命令,一个事务中所有命令都会被序列化。在事务执行过程,会按照顺序串行化执行队列中的命令,其他客户端提交的命令请求不会插入到事务执行命令序列中。
- redis事务就是一次性、顺序性、排他性的执行一个队列中的一系列命令。
- Redis事务没有隔离级别的概念:批量操作在发送 EXEC 命令前被放入队列缓存,并不会被实际执行,也就不存在事务内的查询要看到事务里的更新,事务外查询不能看到。
- Redis不保证原子性:Redis中,单条命令是原子性执行的,但事务不保证原子性,且没有回滚。事务中任意命令执行失败,其余的命令仍会被执行。
- Redis事务的三个阶段:开始事务、命令入队、执行事务
Redis事务的使用
Redis事务相关命令:
- watch key1 key2 ... : 监视一或多个key,如果在事务执行之前,被监视的key被其他命令改动,则事务被打断 ( 类似乐观锁 )
- multi: 标记一个事务块的开始( queued )
- exec: 执行所有事务块的命令 ( 一旦执行exec后,之前加的监控锁都会被取消掉 )
- discard: 取消事务,放弃事务块中的所有命令
- unwatch: 取消watch对所有key的监控
> MULTI
OK
> set k1 v1
QUEUED
> set k2 v2
QUEUED
> get k2
QUEUED
> set k3 v3
QUEUED
> EXEC
OK
OK
v2
OK
- 若在事务队列中存在命令性错误(类似于java编译性错误),则执行EXEC命令时,所有命令都不会执行
- 若在事务队列中存在语法性错误(类似于java的1/0的运行时异常),则执行EXEC命令时,其他正确命令会被执行,错误命令抛出异常。
watch指令类似于乐观锁(CAS实现,且Redis的实现机制不会出现ABA问题),在事务提交时,如果watch监控的多个KEY中任何KEY的值已经被其他客户端更改,则使用EXEC执行事务时,事务队列将不会被执行,同时返回Nullmulti-bulk应答以通知调用者事务执行失败。
lua脚本
使用lua脚本更新redis与使用pipeline更新的效率、安全、事务等方面的差异及优缺点如下:
- 效率方面:使用lua脚本更新redis可以减少网络开销,因为只需要发送一次lua脚本,而不是多次命令。而使用pipeline更新也可以减少网络开销,因为可以将多个命令打包发送,但是仍然需要和服务端多次交互。另外,lua脚本还具有编译缓存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性能。
- 安全方面:使用lua脚本更新redis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为redis会将整个lua脚本作为一个原子执行单元,不会被其他请求打断。而使用pipeline更新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为pipeline只是批量发送命令,并不保证原子性,可能会被其他请求干扰。
- 事务方面:使用lua脚本更新redis可以实现事务的功能,因为可以在lua脚本中编写复杂的逻辑,如if-else,高级运算符等,并且可以利用redis的watch命令实现乐观锁。而使用pipeline更新不能实现事务的功能,因为pipeline只是发送命令,并不能在一个pipeline内读取上一个命令的结果,也不能回滚失败的命令。
综上所述,使用lua脚本更新redis相比使用pipeline更新有以下优点:
- 可以提高效率,减少网络开销和编译时间
- 可以保证安全性,避免数据不一致和竞争条件
- 可以实现事务功能,支持复杂的逻辑和乐观锁
使用lua脚本更新redis相比使用pipeline更新有以下缺点:
- 需要学习和编写lua语言,增加了开发难度和维护成本
- 需要注意lua脚本的长度和执行时间,避免阻塞其他客户端和占用过多的内存
一般来说,如果需要执行一些复杂的逻辑,或者需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事务性,那么适合使用lua脚本。例如,实现一个计数器,或者一个分布式锁,或者一个原子操作等。
如果只需要执行一些简单的命令,或者不需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事务性,那么适合使用pipeline。例如,批量插入或删除数据,或者批量查询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