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理论

BASE是对CAP中一致性和可用性权衡的结果,是基于CAP定律逐步演化而来。其核心思想是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但每个应用都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才用适当的方式来使系统打到最终一致性。
BASE理论

  • 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出现故障后系统出现响应时间上损失、功能上损失(部分用户会被引导到一个降级的页面);
  • 软状态(Soft State):允许系统中的数据存在中间状态,并认为该状态不影响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即允许系统在多个不同节点的数据副本存在数据延时;
  • 最终一致性(Eventually Consistent):在一段时间后,应当保证所有副本保持数据一致性,从而达到数据的最终一致性。这个时间长短取决于网络延时、系统负载、数据复制方案设计等等因素。

ASE理论面向的是大型高可用、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与传统ACID特性相反,不同于ACID的强一致性模型,BASE提出通过牺牲强一致性来获得可用性,并允许数据段时间内的不一致,但是最终达到一致状态。同时,在实际分布式场景中,不同业务对数据的一致性要求不一样。因此在设计中,ACID和BASE理论往往又会结合使用。

posted @ 2021-05-14 21:54  Abserver  阅读(93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