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晨起杂感

  未等睡醒,便被雷声吵醒。雷声挺大,雨点也不小,但都是稀稀拉拉,总之是没多少降雨。这颇似如今的教育改革。这种下雨。让人不爽,让人不愿承认这也是下雨。或许我们心目中,倾盆的暴雨和润物细无声的小雨才干叫雨。
  想起了今天是高考日。回味起了昨日在给法学院13级学生“计算机科学”课堂上讲的题外话。
  昨日的题外话两个主题。
  第一个话题,提醒这些去年满怀着期望走入高考考场高中生。如今的大一学生,是否还记得以前的期望。进入大学。是要真正開始学习的。

既然选择了上大学。就是要选择学习,是要面对人生其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一周年之际。能够回想这一年,走得顺利的,和走得不顺利的,都能够想着要给自己一个交待。大学时光还有三年,须要的,能够再来些调整。我特意提到了这两天在网上看到的的一些高三班上“苦干两个月。……”之类的标语,给人的潜意识其中灌输的,自然是过了这两月,就再不用学习了。过了高考,学习的使命就结束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导。我们阻止不了这种事情发生,但醒悟了,要能走出来。
  第二个话题,是大学的毕业生。满校园都是照学士照的,无论能否拿上学士学位证。

事实上。每年都有不少的学生,是毕不了业的。

拿不到学位证的,则很多其它一些。

当然。低年级的同学意识不到这一点。

在对大学的指责中,“严进宽出”是其中一出。教育资源的有限。对学历盲目追求,这种所谓“严进”还要持续。但是“宽出”,事实上并非坊间相传的那样。一股股的“不学潮”挑战着学校的底线,毕业不了的学生,仅仅是不被公众关注到了罢了。南京大学一位老师在感叹其所在单位82名硕士毕业生中,毕业论文有18篇未能通过审查。引起大家的热议。滥发文凭的学校,从来都不会消失,当文凭极度贬值之后,文凭的价值将不再附在那张纸上。而仅仅能是固化在持证人的身上。我睁眼看到,有很多其它的学校,有很多其它的老师们。開始对无原则的放水说不。这种做法会成为趋势,随着教师队伍的更新。
  这些是说给学生听的。在大学的诸多死扣中,我选择了独立面对。而且带领学生也这样去做。

然而,我也常感到无力,我在反思我慎重使用“暴力”的教学风格。这几年其中,我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平和。严厉的批评有,但少,我不相信强扭的瓜能甜。“温柔”的结果。当然是不能立竿见影。我愿意像前辈马相伯那样。“像狗一样”,无何止地叫下去,叫不醒,也要见空就叫。马老高寿。叫了100年。我将能叫动就一直叫下去。


  我能够将法学院这批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从不自信中带出来,但也无法将那些从第一堂课就開始逃课的学生引上轨道。

面临期末。我至少也为自己的填写成绩单时降低些压力。于是接连几周,我连续点名那十多名须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上座率好看了。这几年的点名都没有这几周的多,我常感到悲哀。

能够看到那些孩子被召来了,但是却因于长期缺课跟不上,实际上他们的心思根本也不在课堂。我也在反思何苦要逼他们来。但我却也不能以此为理由。放弃我所承担教学任务的考核标准。考核中要坚持标准,但平时不正确这些仅仅有管束才“学习”的学生来点“硬的”,显然也不合时宜。
  课间迎来了三位“不速之客”。他们一进教室。简单和我打个招呼。对着教室中的同学大喊:“都别动,自律部的,查考勤。”我脑中浮现出的的是电影中看到的场面:“都别动,我是警察!

”还想起了抢银行的:“别动。把钱装袋子里。”接着:“一班的站起来,二班的坐着。”一位领头的自律部同学非常高效地数了人数。看他数数的神情。我想起的是狱警。

再接着:“一班的坐下,二班的站起来。”我知道逃课的主要来自二班。
  我不会来硬的,自律部同学的举动让我坚定我不会使硬手段的决心。我和一位同学交流了“自律”的含义,这种形式仅仅是学生“群体的自律”,对个体,仍然是他律。很多的同学将大学的放纵归因于高中被管得太死。

这有道理,但不是大学放纵的理由。要走出自我的放纵,不能寄望于继续让人死管、管死。自律,永远是个体自己对自己的约束。说约束总让人不舒服,而实际上。能够将自己的行为调整到与自己的心灵同步的程度,这种自律是自然发生。这是人在这个社会中找到恰当位置的状态的方式。

否则,将永远是被管束的对象。

诸多在老师眼中有问题的学生。他们自己的心灵与行为是不同步的。他们也知道大学不能那样过,他们在躲避约束,但有时也希望约束。终于起作用的。仅仅能是自我的约束。


  我不知道计算机学院学生会自律部的工作,我对法学院过来为我们这些老师提供支持的同学还是感到恐惧。

相比要从事技术工作的计算机学院学生,这些学生会的“精英”,他们是未来社会的管理者,可能是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更可能出如今城管队伍中去。

我不敢相像了,我不能接受大学的学生会中,产生这种“酷吏”,学会用这种方式工作。

我不希望冲突发生。但我为法学专业的这群年轻学生对此不反抗不抵制而不安。闪过一个念头,我想将这几位不速之客请出去,但我节制了。

我这样做了,效果是什么?传达出的信号,会让学生怎样解读?我信奉甘地的非暴力,我推崇胡适比自由更重要的宽容。接受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作出自己的回应,这就能够了。
  自己把握,自律。这是我倡导大学生独立面对,期望得到的结果。




=================== 迂者 贺利坚 CSDN博客专栏=================
|== 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 专栏文章的分类文件夹(不定期更新) ==|
|== C++ 课堂在线专栏  贺利坚课程教学链接(分课程年级) ==|
|== 我写的书——《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    ==|
===== 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和激情的大学 =====






posted @ 2017-07-04 13:45  yxysuanfa  阅读(16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