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T就是Android中开一个线程是ULT还

我们分几个层次来讲清楚ULT (User-Level Thread)KLT (Kernel-Level Thread),再结合到 Android 线程模型


1. ULT(用户级线程,User-Level Thread)

  • 调度位置:由用户态的线程库(runtime 或应用自己实现的库)管理,内核只看到一个进程。

  • 特点

    • 创建/销毁/切换速度快,因为不用陷入内核。

    • 用户空间可以做自己的调度策略。

    • 阻塞难题严重:如果某个 ULT 调用了阻塞系统调用,整个进程都会阻塞,因为内核不知道有多个 ULT。

  • 典型实现:早期的 Java 绿色线程、协程(coroutine)、Go 的 goroutine、Python 的 greenlet。


2. KLT(内核级线程,Kernel-Level Thread)

  • 调度位置:由操作系统内核调度,内核知道每个线程的存在。

  • 特点

    • 通过每个线程都是调度实体,能够运行在多核 CPU 上。

    • 要是一个线程阻塞,其他线程不受影响。

    • 上下文切换比 ULT 慢,因为要陷入内核。

  • 典型实现:Linux pthread,Windows Thread。


3. Android 中的线程

Android 的底层是Linux 内核,所以它的线程其实就是KLT

  • java.lang.Thread → 最终会调用到 JNI 层 → 对应 pthread_create

  • pthread_create 在 Linux 内核里通过 clone() 系统调用创建线程。

  • 所以 Android 应用里你 new Thread().start() 出来的线程,是 KLT,内核可以直接调度。


4. 为什么很多资料会混淆?

  • 因为在一些语言/框架中(比如 Java 早期的绿色线程、Go 协程),应用级别提供了ULT 抽象,但 Android 上的 Java 线程已经是KLT 封装

  • Android 上的协程(Kotlin Coroutine)属于 ULT —— 它本质上运行在少量 KLT 上(线程池),调度逻辑在用户空间完成。


结论

  • Android 中开一个 Thread → 是 KLT

  • Android/Kotlin 中开一个协程 → 是 ULT(用户级调度),运行在少量 KLT 上

posted @ 2025-10-10 12:54  yxysuanfa  阅读(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