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知识学习Matter(1)—— 初识 - 实践
本文内容参考:
特此致谢!
一、初识
1. Matter是什么?
笔者是前不久(2025年9月份)第一次听到“Matter”这个词(也是蛮孤陋寡闻的),当时脑海中首先闪现的就是“It doesn't matter”。当时想,谁用这么个破词汇命名新技术呢!人家蓝牙(Bluetooth)、ZigBee那名字起得多好、多形象。再瞧这名字,Matter —— 问题、物质、事件,和具体的技术不挨边嘛!从名字上看不出这是个什么工艺,那就只能找相关文章来看了。
Matter以前称为Project Connected Home over IP或简称为Project CHIP,是一个开源应用层协议,向下屏蔽了设备制造商的生态和系统,旨在创建跨智能家居设备、移动应用程序和云服务的统一通信标准。它拥护多种现有技术,包括以太网、Wi-Fi、Thread和低功耗蓝牙(BLE),并利用TCP和UDP等基于IPv6的传输协议来确保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连接。
2. Matter的“前世今生”
2019年12月,Zigbee联盟联合苹果、亚马逊、谷歌,共同发起了新的基于IPv6的智能家居互联协议,取名CHIP(Connected Home over IP)。
2021年5月11日,CHIP更名为Matter,ZigBee联盟也更名为CSA连接标准联盟(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
2022年10月4日,CSA连接标准联盟正式发布Matter1.0,自此,Matter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3. CSA联盟
CSA联盟成员分为推进者、参与者、采纳者。其中推进者是最早参与协议起草的单位,在联盟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定程度上参与联盟的领导和决定。现在推进者单位合计29家,这些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贡献了自己的一些私有工艺,除了影响力比较大的亚马逊、苹果、谷歌以外,国内的厂家包括华为、海尔、美的、OPPO以及涂鸦智能。
4. Matter的意义
Matter标准规范基于互联网协议,使智能物联网设备、移动应用程序和云服务能够进行通信并定义一组特定的基于IP的网络技术以进行设备认证。以经典的协议栈层级做类比:
- 最底层是物理和媒介层,包括当前主流无线标准WiFi、Thread、Zigbee、BLE等;
- 往上是网络层,包括IP协议;
- 再往上为传输层,有TCP和UDP协议;
- 最上层是应用层。
Matter就设计在应用层,相当于创造了一个通用语言,使不同厂家、不同协议的产品可以彼此听懂对方的表达。智能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蓝牙加入到Matter网络中,通过整合Thread、Zigbee、BLE等协议实现互联,还能通过网桥连接到其他协议的设备,大大简化智能物联网设备商的开发成本、用户的使用成本以及安装落地的服务成本。
简单地说,Matter是一个综合了不同设备和生态系统的总体标准。这是一种开源标准,任何智能设备都可以采用它来创造更无缝的体验。通过Matter,可以购买任何兼容的智能家居设备,比如灯泡或门锁,并将其设置为可在任何平台上使用。换句话说,Matter将其它智能家居生态系统连接在一起,以便于在所有智能家居设备上使用。可以在任何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中设置任何Matter帮助的产品,从Apple Home Kit到谷歌Assistant、AmazonAlexa等等。
5. Matter在国内的前景
2020年12月1日,由24位院士和阿里、百度、京东、小米、海尔、华为、中国电信、中国信通院、中国移动等联合发起的OLA联盟于北京成立。OLA联盟致力于为联盟成员搭建万物智联合作平台,促进万物智能互联领域的标准制定、示范应用、产业生态构建,实现产业开放共赢、跨界融合,安全可靠及高质量发展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联盟以构建符合中国产业特点、手艺领先的物联网统一连接标准和产业生态圈,并向全球开放和推广为宗旨,建立万物智联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Matter作为美国公司主导成立的协议,能否被OLA接纳,成为国内的标准,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更多内容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