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19 档案

摘要: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的方法的一般套路: 1.下采样 + 上采样,卷积池化转置卷积; 2.多尺度特征拼接,低维度特征结合高维度特征; 3.获得像素级别的segement map,即对每个像素进行分类。 在做反卷积上采样的时候,往往通过拼接融合的方法得到更多的信息,拼接的方法有 语义分割网络在特征融合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8 21:39 you-wh 阅读(654) 评论(0) 推荐(0)
摘要:BN的基本思想,其提出是解决梯度消失的问题的某一方法。 在深度神经网络做非线性变换前的激活输入值(x=wu+b,u是输入),当层数越深的时候,输入值的分布就会发生偏移,梯度出现消失的情况, 一般是整体分布逐渐往函数的取值区间的上下限靠拢,而这个时候非线性函数的梯度就会发生消失,所以训练收敛变慢。 B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8 21:32 you-wh 阅读(368) 评论(0) 推荐(0)
摘要:正在进行中,以及已经完成的测试 1.使用Inception v3进行农作物病毒分类(keras以及tensorflow) 2.使用resnet-50进行农作物病毒分类(pytorch) 代码已读,无卡等测 3.使用u-net进行医学图像分割,数据集来自ISBI挑战 (keras) 4.使用FCN进行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8 16:42 you-wh 阅读(235) 评论(0) 推荐(0)
摘要:1.PyCharm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1073741819 (0xC0000005) 解决方法:卸载h5py这个包,在装cv2的时候有可能安装了h5py 后续问题,卸载h5py之后在训练模型之后,无法保存模型,原因却是没有安装h5py,重新安装后神奇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8 15:50 you-wh 阅读(537) 评论(0) 推荐(0)
摘要:U-net网络主要思路是源于FCN,采用全卷积网络,对图像进行逐像素分类,能在图像分割领域达到不错的效果。 因其网络结构类似于U型,所以以此命名,可以由其架构清晰的看出,其构成是由左端的卷积压缩层,以及右端的转置卷积放大层组成; 左右两端之间还有联系,通过灰色箭头所指,右端在进行转置卷积操作的时候,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8 10:58 you-wh 阅读(11374) 评论(7) 推荐(1)
摘要:yield作用类似于return,其本质是一个迭代器。 当程序执行到yield时,会结束本次循环,返回一个值,然后内置含有next()函数, 下次在执行时,会从yield结束的地方继续执行。 带yield的函数是一个生成器,内置next函数,当本次执行到yield结束时候,下一次next就会从本次停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8 09:44 you-wh 阅读(236) 评论(0) 推荐(0)
摘要:不定时更新 反卷积就是转置卷积,也可以写成两个矩阵相乘,通常由小尺寸变成大尺寸,反卷积的反向传播也是可行的。 如图是反卷积的过程: 下面介绍卷积的反向传播过程,此过程与反卷积相同。 反卷积的计算是把卷积的得到的结果与卷积核的转置相乘,所以也叫转置卷积。 卷积的过程如下图: 用矩阵表达: 反向传播的公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7 17:18 you-wh 阅读(614) 评论(0) 推荐(0)
摘要:感受野就是输出的feature map中的一个像素点对应到输入图像的映射;下图中特征点(绿色和黄色)对应的阴影部分即为感受野。 左边的图为正常的普通卷积过程;右边的为输入和输出大小一样的卷积过程,采用的方法是在得到的feature map中的特征点之间加入0(与带洞卷积类似,但不是一样的) 右边的好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7 10:09 you-wh 阅读(1898) 评论(0) 推荐(0)
摘要:k-means算法属于无监督学习,没有已知的标签 k均值是发现给定数据集的K个簇的算法。 每个簇通过其质心来描述。 k均值算法的工作流程如下, 首先,给定随机的K个初始质心,然后将数据集中的每个点分配到一个簇中,过程是为每个点寻找最近的质心,并将其分配给该质心所对应的簇; 然后为每个簇更新质心,质心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6 20:16 you-wh 阅读(557) 评论(0) 推荐(0)
摘要:K近邻算法将每组数据分到某个类中,其具体过程如下: 给出已知类别的数据集; 然后对于未知类别属性的数据集中的每个点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1.计算已知类别数据集中的点与当前的点的距离; 2.按照距离依次排序; 3.选取与当前点距离最小的k个点; 4.确定前k个点所出现类别的出现频率; 5,返回前k个点中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6 20:08 you-wh 阅读(178) 评论(0) 推荐(0)
摘要:一、 RCNN系列的发展 1.1 R-CNN 根据以往进行目标检测的方法,在深度学习应用于目标检测时,同样首先尝试使用滑动窗口的想法,先对图片进行选取2000个候选区域,分别对这些区域进行提取特征以用来识别分割。 步骤一:在imagenet分类比赛上寻找一个cnn模型,使用它用于分类的预训练权重参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6 16:40 you-wh 阅读(4287) 评论(0) 推荐(0)
摘要:语义分割的基本结构如下,通过一个分割模型确定基本结果,再通过CRF等进行优化输出。 后面优化的模型有以下几种: 全连接条件随机场(DenseCRF) CRFasRNN 马尔科夫随机场(MRF) 高斯条件随机场(G-CRF) 后面的概率模型中存在二元势函数, 二元势函数就是描述像素点与像素点之间的关系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6 16:38 you-wh 阅读(1201) 评论(0) 推荐(0)
摘要:深度学习中的end to end是什么意思? 端到端就是输入一个数据进入模型,然后模型直接可以输出你想要的结果,也就是一体性。 简单讲就是,Input >系统(这里指神经网络) >Output(直接给出输入,NN神经网络就给出结果)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6 15:44 you-wh 阅读(285) 评论(0) 推荐(0)
摘要:FCN在之前做过介绍 下面是几种对称结构,基本上都是基于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主要使用了卷积和反卷积,池化,上采样的结构。 上采样的实现主要在于池化时记住输出值的位置,在上池化时再将这个值填回原来的位置,其他位置填0。 SegNet DeconvNet 下面是一种稍微成熟的结构,称为带洞卷积结构。 De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26 15:31 you-wh 阅读(1105) 评论(0) 推荐(0)
摘要:简称S函数,定义域为负无穷到正无穷,值域为(0,1)。目的是把值映射为0到1的值。 直观的特性:函数的取值在0-1之间,且在0.5处为中心对称,并且越靠近x=0的取值斜率越大。 机器学习中一个重要的预测模型逻辑回归(LR)就是基于Sigmoid函数实现的。LR模型的主要任务是给定一些历史的{X,Y}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19 17:29 you-wh 阅读(1639) 评论(0) 推荐(0)
摘要:针对有着前后序列关系的数据,比如说随着时间变化的数据,显然使用rnn的效果会更好。 循环神经网络的简单结构如下图:简单表示是左边这幅图,展开来看就是右边对每个时刻的数据的处理。单层的RNN网络只有一个单元,前一时刻的数据输入之后得到输出结果然后再传给自己,与下一个时序的数据一块输入。 RNN的前向传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19 16:48 you-wh 阅读(409) 评论(0) 推荐(0)
摘要:Faster-rcnn实现目标检测 前言:本文浅谈目标检测的概念,发展过程以及RCNN系列的发展。为了实现基于Faster-RCNN算法的目标检测,初步了解了RCNN和Fast-RCNN实现目标检测的具体步骤及其优缺点。在深刻理解Faster-RCNN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其结构后,开始进行对Fast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14 17:46 you-wh 阅读(5961) 评论(1) 推荐(2)

Fork me on 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