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爸爸富爸爸
一个人越想得到更丰富的物质,就越需要技能,就更需要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有创新精神的人通常有很好的财务和业务技能,有合作精神的人,通常能为自己不断地增加财富。
当你把钱存在银行,活期利率每年1.25%左右,而每年的通货膨胀3.5%左右,实际回报是-2.25%,并且银行的利息收入是100%需要交税的。扣税后再加上通货膨胀,实际回报也是负数或接近零。只有银行和政府永远是你的赢家。所以,富人买银行股票比穷人把钱存在银行要强的多。
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的传统理财观念对中国居民有着深刻的影响。CPI(生活经济指标)总是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便是最好的证明。造成其居民储蓄高居不下的潜在社会原因,除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禁锢外,最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够完善和对未来不确定因素增加所带来的困扰。原来由国家统包统筹的福利制度相继取消后,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相关费用不断攀升,这为居民家庭未来的经济活动增添了不确定的因素。居民只有尽量的多储蓄资金,来保证现在尚不确定的未来所必需的开支。
在储蓄的目的中,子女教育排在首位(36.5%),反映了中国人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随着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越来越多的居民对未来养老的问题表示担忧,在储蓄的目的中养老占比(31.5%),排名第二;排名第三位的是医疗(10.1%),医疗改革后,城市居民由于防病、治疗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长,把医疗作为储蓄首要目的的居民家庭逐渐增多。但就其银行储蓄而言毕竟不能做到每年存放几千元,就可以满足预先需要项目。比如:医疗的问题,它带有明显的前置性和强制性,在居民无法确定何时需要之前必须筹措完毕。储蓄是文火慢功夫的过程,往往在需要的时候显得捉襟见肘。
在当今银行利率持续保持低利率情况下,储蓄已经不能满足增值的要求,加之消费指数的上涨,已出现实际“负利率”的情况,储蓄连基本的“保值”也不能做到。在此情况下,家庭应该把部分储蓄转移到其他金融项目上,例如保险、基金等。
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他得到多少,而在于他付出多少。而根据成功富人们的观点,要使自己的事业成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发掘自己独到的才智。人的才智各不相同,正如我们生来就有不同的指纹,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可以相同,然而,他的才能却是他一个人独具的。
爱默森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使命,他的才能就是上天给他的召唤……做某些事情娴熟自如,也容易把某些事情做好,说不定这事是别人做不好的……一个人的抱负也会与自己的能力相当,而巅峰的高度,正和基础的高度成正比。”
发掘出你独具的才能,这是必具的第一步,如果一味地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主见和自断能力,那么即使表面上的成功也掩饰不了那极大的失败。
2)诚实。每个人的思想中,都具有比不撒谎、不行骗、不偷盗更积极的道德观。莎士比亚说:“你若对自己诚实,日积月累,就无法对人不忠了。”斯科特说:“我一开始撒谎,就陷入了紊乱的网罗里!”
3)热忱,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的一天。
4)不要让你所拥有的东西占据了你的思想情感。
5)不要过于忧虑。
6)不要留恋过去。
7)尊重别人,而不要轻视任何人。
8)承担起对世界的责任。
资产与负债的区别
如果你想致富,资产和负债的区别这一点你就必须明白,这就是第一步规则,同时也为我们打下了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这是仅有的一条规则,听起来似乎太简单了,但人们大多不知道这条规则有多么深奥,大多数人就是因为不清楚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区别而苦苦挣扎在财务问题里。
罗伯特的《富爸爸,穷爸爸》中,富人获得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获得债务,只不过他们以为那些就是资产
再多的钱也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除了改变他们的财务观念和支出方式以外,再没有什么可以救他们的了。
只要从资产中得到多余现金再进行投资。流入资产项的钱越多,资产就增加得越快;资产增加得越快,现金流入得就越多。只要把支出控制在资产所能够产生的现金流之下,我们就会变富,就会有越来越多除自身劳动力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来源。
随着这种再投资过程的不断延续,我们最终走上了致富之路。
请记住下面这些话:
富人买入资产;
穷人只有支出;
中产阶级买他们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未完待续:
http://www.abxsa.com/read/268571/40022703.html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