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权后期货自对冲和履约后期货自对冲
在期权交易中,行权后期货自对冲和履约后期货自对冲是两种不同的自动平仓机制,主要适用于期权与期货结合的市场(如国内商品期权市场)。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触发主体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减少实物交割,自动了结期货头寸。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行权后期货自对冲(买方视角)
- 适用场景:当期权买方(权利方)选择行权时,交易所自动将其获得的期货头寸与原有期货持仓进行对冲。
- 触发条件:买方主动行权(美式期权可随时,欧式期权需到期)。
- 具体过程:
- 看涨期权行权:买方按行权价获得期货多头,若其已有期货空头持仓,则自动对冲平仓。
- 看跌期权行权:买方按行权价获得期货空头,若其已有期货多头持仓,则自动对冲平仓。
- 目的:避免买方因行权新增的期货头寸暴露风险,减少实物交割需求。
示例:
某投资者持有1手豆粕期货空头(卖出开仓),同时买入1手豆粕看涨期权(行权价3000元/吨)。若行权,则获得1手期货多头,交易所自动用其原有的空头头寸对冲,最终持仓归零,无需交割。
2. 履约后期货自对冲(卖方视角)
- 适用场景:当期权卖方(义务方)被指派履约时,交易所自动将其因履约产生的期货头寸与原有持仓对冲。
- 触发条件:买方行权导致卖方被动履约。
- 具体过程:
- 看涨期权卖方履约:卖方需按行权价卖出期货(生成期货空头),若其已有期货多头,则自动对冲。
- 看跌期权卖方履约:卖方需按行权价买入期货(生成期货多头),若其已有期货空头,则自动对冲。
- 目的:降低卖方的交割压力,避免因履约被迫持有反向期货头寸。
示例:
某投资者卖出1手玉米看跌期权(行权价2500元/吨),同时持有1手玉米期货空头。若买方行权,卖方需按2500元买入期货(生成多头),交易所自动用其原有空头对冲,持仓清零。
核心区别总结
| 维度 | 行权后期货自对冲(买方) | 履约后期货自对冲(卖方) |
|---|---|---|
| 触发主体 | 期权买方主动行权触发 | 卖方因买方行权被动履约触发 |
| 头寸变化 | 买方获得期货头寸后对冲 | 卖方生成期货头寸后对冲 |
| 风险控制 | 避免买方新增头寸风险 | 避免卖方被迫持有反向头寸 |
| 适用场景 | 常见于买方持有反向期货持仓时 | 常见于卖方持有反向期货持仓时 |
注意事项
- 交易所规则:国内商品期权(如大商所、郑商所)通常支持自对冲,但具体细节需参考合约规则。
- 无持仓不触发:若投资者无对应期货持仓,则行权或履约后直接生成新期货头寸,不会自动对冲。
- 手续费影响:自对冲可能涉及手续费,需提前了解成本。
通过这两种机制,交易所提高了期权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交割风险,更适合以套保或投机为目的的交易者。
Do not communicate by sharing memory; instead, share memory by communicating.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