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ve VLAN是什么?
Native VLAN(本征 VLAN)详解
1. 定义
Native VLAN 是 Trunk 端口 上的一个特殊 VLAN,其流量在通过 Trunk 链路时默认不带 VLAN 标签(即以普通以太网帧传输)。
- 目的是兼容不支持 VLAN 标签的老旧设备(如传统交换机、网络打印机等)。
- 默认情况下,Native VLAN 是 VLAN 1(可手动修改)。
2. 核心特性
-
无标签传输
- Trunk 端口在发送 Native VLAN 的流量时,会剥离 VLAN 标签;接收无标签帧时,会将其归类到 Native VLAN。
- 其他 VLAN 的流量则必须带标签。
-
跨设备一致性
- 互联的两个 Trunk 端口的 Native VLAN 必须相同,否则会导致 VLAN 间通信混乱(可能引发安全风险)。
-
默认行为
- 如果未手动配置,所有 Trunk 端口的 Native VLAN 默认为 VLAN 1。
3. 工作原理示例(重要)
假设 Trunk 端口的 Native VLAN = 10,其他 VLAN(20、30)需带标签:
| 方向 | 帧处理行为 |
|---|---|
| 发送数据 | - VLAN 10 的帧 → 剥离标签,以普通帧发送。 - VLAN 20/30 的帧 → 保留标签发送。 |
| 接收数据 | - 收到无标签帧 → 打上 Native VLAN 10 的标签。 - 收到带标签帧 → 按标签处理。 |
4. 为什么需要 Native VLAN?
- 兼容性:支持传统设备(如旧交换机、IP 电话、打印机)在不识别 VLAN 标签的情况下通信。
- 管理流量:某些协议(如 CDP、LLDP、STP)默认通过 Native VLAN 传输。
- 简化配置:为未标记的流量提供默认归属 VLAN。
5. 安全风险与注意事项
-
Native VLAN 不匹配
- 如果两台交换机的 Trunk 端口 Native VLAN 不同(如一端是 VLAN 10,另一端是 VLAN 20),会导致:
- 无标签帧被错误归类到错误 VLAN(如 VLAN 20 的流量进入 VLAN 10)。
- 可能引发 VLAN 跳跃攻击(VLAN Hopping)。
- 如果两台交换机的 Trunk 端口 Native VLAN 不同(如一端是 VLAN 10,另一端是 VLAN 20),会导致:
-
建议实践
- 修改默认 Native VLAN:避免使用 VLAN 1(因其是默认值,易受攻击)。
- 显式配置一致性:确保互联的 Trunk 端口 Native VLAN 相同。
- 禁用未使用的端口: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 Native VLAN。
总结
- Native VLAN = Trunk 端口上的“无标签 VLAN”,用于兼容传统设备。
- 必须保证两端 Native VLAN 一致,否则会导致通信故障或安全漏洞。
- 最佳实践:禁用 VLAN 1,将 Native VLAN 设置为专用 VLAN(如 999)并严格管理。
理解 Native VLAN 是配置 Trunk 链路和排查 VLAN 故障的关键!
Do not communicate by sharing memory; instead, share memory by communicating.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