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资源解析
一、Flash(闪存)
功能:主要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即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在芯片上电启动时,CPU 会从闪存中读取程序代码并执行。
特点:闪存具有较高的存储密度,但写入速度相对较慢,并且写入操作有一定的寿命限制(通常为 1 万到 10 万次擦写循环)。不过,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中,程序代码的写入操作并不频繁,所以这些特性一般不会对使用造成太大影响。
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三、系统存储器(System Memory)
四. 备份寄存器(Backup Registers)
五、 选项字节(Option Bytes)
六、、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1、概念
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其数据在断电后仍能长期保存,且通常只能被读取而不能被用户随意修改
2、数据存储类型
(1)固定程序或数据
功能:ROM用于存储设备运行所需的固定程序或数据,例如:
- 启动程序(Bootloader):计算机开机时,ROM中的BIOS/UEFI负责初始化硬件并加载操作系统。
- 固件(Firmware):嵌入式系统(如路由器、智能家电)的核心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
- 数学函数表:早期计算机用ROM存储三角函数、对数表等固定数据。
(2)系统引导与初始化
-
功能:在计算机或电子设备启动时,ROM中的代码是首个被执行的部分,负责:
-
硬件自检(POST,Power-On Self-Test)。
-
加载操作系统到内存(RAM)。
-
配置硬件参数(如时钟频率、内存时序)。
-
(3) 存储不可修改的关键数据
-
功能:ROM存储的数据在出厂时固化,用户无法随意修改,适用于:
-
加密密钥:安全芯片中的密钥信息。
-
设备标识符:如MAC地址、序列号。
-
校准数据:传感器或显示器的校准参数。
-
3、 防止数据篡改
-
功能:ROM的“只读”特性使其具备高安全性,适用于:
-
防止恶意软件篡改关键程序(如引导代码)。
-
保护知识产权(如游戏卡带中的程序)。
-
4、支持多种ROM类型
根据写入和擦除方式,ROM分为不同类型,扩展其应用场景:
- PROM(Programmable ROM):一次性编程,适用于小批量定制。
- EPROM(Erasable PROM):紫外线擦除后重写,用于开发调试。
-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M):电信号擦写,可保存用户配置(如家电设置)。
- Flash Memory:基于EEPROM的改进,广泛用于U盘、SSD、手机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