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十一)I2C协议介绍

一、I2C协议简介

  • I2C是一种通信协议,由Phiilps公司开发。
  • 引脚少(SCL和SDA总线),硬件实现简单,可扩展性强。
  • 分为物理层和协议层。物理层规定通讯系统中具有机械、电子功能部分的特性,确保原始数据在物理媒体的传输。
  • 协议层主要规定通讯逻辑,统一收发双方的数据打包、解包标准。
1、物理层介绍

I2C通信设备之间的常见连接方式:

 

 它的物理层有如下特点:

(1) 它是一个支持设备的总线。 “总线”指多个设备共用的信号线。在一个I2C通讯总线中,可连接多个I2C通讯设备,支持多个通讯主机及多个通讯从机。.

(2)一个I2C总线只使用两条总线线路,一条双向串行数据线(SDA),一-条串行时钟线(SCL)数据线即用来表示数据时钟线用于数据收发同步

(3)每个连接到总线的设备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主机可以利用这个地址进行不同设备之间的访问。

(4)总线通过上拉电阻接到电源。当I2C 设备空闲时,会输出高阻态,而当所有设备都空闲,都输出高阻态时,由上拉电阻把总线拉成高电平。

(5) 多个主机同时使用总线时,为了防止数据冲突, 会利用仲裁方式决定由哪个设备 占用总线。

(6)具有三种传输模式:标准模式传输速率为100kbit/s ,快速模式为400kbit/s,高速模式下可达3.4Mbit/s,但目前大多I2C设备尚不支持高速模式。.

(7)连接到相同总线的IC数量受到总线的最大电容400pF限制。

(8)发送方发送一段数据后,接收方需要回应一个ACK。这个响应本身只有1个bit位不能携带有效信息,只能表示2个意思(要么表示收到数据,即有效响应;要么表示未收到数据,无效响应),需要注意的是,到第九个周期的时候,主设备会释放SDA,即让其变为高电平从设备会主动来拉低SDA主设备会读取此时的SDA,若读取此时的SDA为低电平则表示从设备已经收到刚刚发送的信息,若读取此时的SDA为高电平则表示从设备没有收到刚刚发送的信息。

 

 2、协议层

     I2C的协议定义了通讯的起始和停止信号、数据有效性、响应、仲裁、时钟同步和地址广播。

主机向从机读写数据的过程:

 

 R/W: 传输方向选择位,1 为读,0为写

A/A :应答(ACK)或非应 答(NACK)信号

P :停止传输信号

这些图表示的是主机和从机通讯时,SDA线的数据包序列。其中S表示由主机的I2C接口产生的传输起始信号(S),这时连接到I2C总线上的所有从机都会接收到这个信号。

起始信号产生后,所有从机就开始等待主机紧接下来广播的从机地址信号(SLAVE_ ADDRESS)。在I2C 总线上,每个设备的地址都是唯一-的, 当主机广播的地址与某个设备地址相同时,这个设备就被选中了,没被选中的设备将会忽略之后的数据信号。根据I2C协议,这个从机地址可以是7位或10位。

在地址位之后,是传输方向的选择位,该位为0时,表示后面的数据传输方向是由主机传输至从机,即主机向从机写数据。该位为1时,则相反,即主机由从机读数据。从机接收到匹配的地址后,主机或从机会返回一个应答(ACK)或非应答(NACK)信号,只有接收到应答信号后,主机才能继续发送或接收数据。

  • 写数据

  若配置的方向传输位为“写数据”方向,即第一幅图的情况,广播完地址,接收到应答信号后,主机开始正式向从机传输数据(DATA),数据包的大小为8位,主机每发送完一个字节数据,都要等待从机的应答信号(ACK),重复这个过程,可以向从机传输N个数据,这个N没有大小限制。当数据传输结束时,主机向从机发送一一个停 止传输信号(P),表示不再传输数据。

  • 读数据

  若配置的方向传输位为“读数据”方向,即第二幅图的情况,广播完地址,接收到应答信号后,从机开始向主机返回数据(DATA),数据包大小也为8位,从机每发送完一个数据,都会等待主机的应答信号(ACK),重复这个过程,可以返回N个数据,这个N也没有大小限制。当主机希望停止接收数据时,就向从机返回一个非应答信号(NACK),则从机自动停止数据传输。

  • 读和写数据

  除了基本的读写,I2C通讯更常用的是复合格式,即第三幅图的情况,该传输过程有两次起始信号(S)。- -般在第一次传输中,主机通过SLAVE _ADDRESS寻找到从设备后,发送一段“数据”,这段数据通常用于表示从设备内部的寄存器或存储器地址(注意区分它与SLAVE_ ADDRESS的区别);在第二次的传输中,对该地址的内容进行读或写。也就是说,第一次通讯是告诉从机读写地址,第二次则是读写的实际内容。

 

posted @ 2020-05-20 10:02  轻轻的吻  阅读(85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