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atile

      volatile并不是用来解决多线程竞争问题的,而是用来修饰一些因为程序不可控因素导致变化的变量,比如访问底层硬件设备的变量,以提醒编译器不要对该变量的访问擅自进行优化。

int fun(int& a)
{
    int b = a;
    int c = a;
    return a+b+c;
}

int main()
{
    int a=1;
    //.........做一些和a无关的事
    return fun(a);
}

作者:KE meng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459750/answer/520613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这个代码是很好优化的,因为编译器知道a的值是1,参考上下文,编译器又能知道b和c的值也是1,
而且根本没有人用到了a,b,c三个变量,也没有任何人在修改a,b,c三个的值,所以编译器可能就直接
把这个函数优化成:
int main() { return 3; }
了.

这么优化有什么问题吗? 单线程没问题,但多线程就有问题了,如果是多线程,
a的值虽然在当前上下文中不会被修改,但可能正在被其他线程修改啊.于是上面的优化
就不对了. 那么,volatile关键字在这里就可以帮助我们了,volatile关键字提醒编译器:
a可能随时被意外修改.
意外的意思是虽然当前这段代码里看起来a不会变,但可能别的地方正在修改a的值哦.
所谓"别的地方",某些情况下指的就是其他线程了.
那么,如果把代码修改如下:
int fun(volatile int& a)
{
    int b = a;
    int c = a;
    return a+b+c;
}

int main()
{
    volatile int a=1;
    //.........做一些和a无关的事
    return fun(a);
}

  编译器就不敢优化了:

int fun(volatile int& a)
{
    int b = a; //这里从内存读一下a吧,谁知道a还等不等于1呢
    int c = a; //这里再从内存读一下a吧,谁知道a还等不等于1呢
    return a+b+c;  //这里也从内存读一下a吧,谁知道a还等不等于1呢
}

int main()
{
    volatile int a=1;
    //.........做一些和a无关的事
    return fun(a); //完全不敢优化啊,鬼知道a变成多少了....
}

作者:KE meng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459750/answer/520613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同理的,这段代码:

//..........
int a=0;
//做一些和a无关的事
if(a==0) doSomething();
//..........
编译器会发现,a肯定等于0啊,那我还if个毛啊,直接优化掉!
//..........
int a=0;
//做一些和a无关的事
doSomething(); //if被去掉了
//..........
但,一旦添加了volatile,编译器就不敢优化了.例如:
//..........
volatile int a=0;
//做一些和a无关的事
if(a==0) doSomething(); //可不敢优化这里! 谁知道a变成多少了!
//..........

  这便是volatile的作用了.

static int* instance;

int& get_instance()
 {
    if( !instance ) { //检查如果单例的指针是0
        此处有某种锁; //则在此处上锁
	if( !instance ) {  //再判断一次,以防等待锁期间有别的线程已经new完了
 	    instance = new int; //确认无误则new之
	}
    }
    return *instance;
}

int main()
{
    int& i = get_instance();
    i = 111;
    return 1;
}

作者:KE meng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459750/answer/520613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看看反汇编

作者:KE meng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459750/answer/520613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010B1034  mov         eax,dword ptr ds:[010B5100h] //读取instance指针到eax
010B1039  test        eax,eax //检查eax是否为0
010B103B  je          get_instance+12h (010B1042h) //如果为0,则跳转下文010B1042处
...................
010B103D  //此处为下文中跳回的位置
...................
010B1041  ret                 //get_instance()函数返回
................... //010B1042从这里开始
010B1044  call        dword ptr ds:[10B309Ch] //这里面call进去是malloc函数  
010B104A  add         esp,4 //调整栈
010B104D  mov         dword ptr ds:[010B5100h],eax//将malloc出的写回instance地址
010B1052  jmp         get_instance+0Dh (010B103Dh) //跳回前面的代码
.........................

  

反汇编发现什么问题没? 喂! 判断只做了一次啊!!!! 第二个if去哪里了!
哪里去了? 被编译器优化掉了.... 因为这里的优化逻辑很简单:
如果第一个判断某值==0成功,根本没必要去做第二个判断,因为编译器能发现此值没被这段代码
修改,同时编译器认为此值也不会被其他人"意外"修改,于是,苦心积虑所做的双检锁失效了.跟没写一样.

我们就改一行代码:
static int* volatile instance;

  

作者:KE meng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459750/answer/520613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01201034  mov         eax,dword ptr ds:[01205100h]  //读取instance指针到eax
01201039  test        eax,eax  //检查eax是否为0
0120103B  je          get_instance+17h (01201047h)//如果为0,则跳转下文01201047h处
.................
01201046  ret  //get_instance()函数返回
.................
//以下为上文中跳转位置01201047:
01201047  mov         eax,dword ptr ds:[01205100h] //再次读取instance指针到eax
0120104C  test        eax,eax  //再次检查eax是否为0
0120104E  jne         get_instance+0Dh (0120103Dh) //如果非0,跳回上文return处
01201050  push        4  //如果还是0,往下执行malloc什么的.
01201052  call        dword ptr ds:[120309Ch] //这里进去是malloc
...........
0120105B  mov         dword ptr ds:[01205100h],eax //将malloc好的值写回instance
01201060  jmp         get_instance+0Dh (0120103Dh) //返回上文
...........

  终于,双检锁的逻辑正确了.因为volatile已经提示编译器,instance指针可能被"意外"修改.不要瞎做优化.


  必须补充说明,volatile和锁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该加锁依然需要加锁.给变量添加volatile并不会让其自动拥有一个锁.所以该加锁还得加.

  在java线程并发处理中,以为使用这个关键字,在进行多线程并发处理的时候就可以万事大吉。
  Java语言是支持多线程的,为了解决线程并发的问题,在语言内部引入了 同步块 和 volatile 关键字机制。

  synchronized 

同步块大家都比较熟悉,通过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实现,所有加上synchronized 和 块语句,在多线程访问的时候,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能够用

  volatile

用volatile修饰的变量,线程在每次使用变量的时候,都会读取变量修改后的最的值。volatile很容易被误用,用来进行原子性操作。

  下面看一个例子,我们实现一个计数器,每次线程启动的时候,会调用计数器inc方法,对计数器进行加一

public class Counter {
 
    public static int count = 0;
 
    public static void inc() {
 
        //这里延迟1毫秒,使得结果明显
        try {
            Thread.sleep(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cou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同时启动1000个线程,去进行i++计算,看看实际结果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Counter.inc();
                }
            }).start();
        }
 
        //这里每次运行的值都有可能不同,可能为1000
        System.out.println("运行结果:Counter.count=" + Counter.count);
    }
}
1
  
1
运行结果:Counter.count=995
1
实际运算结果每次可能都不一样,本机的结果为:运行结果:Counter.count=995,可以看出,在多线程的环境下,Counter.count并没有期望结果是1000
1
  
1
很多人以为,这个是多线程并发问题,只需要在变量count之前加上volatile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那我们在修改代码看看,看看结果是不是符合我们的期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public class Counter {
 
    public volatile static int count = 0;
 
    public static void inc() {
 
        //这里延迟1毫秒,使得结果明显
        try {
            Thread.sleep(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cou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同时启动1000个线程,去进行i++计算,看看实际结果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Counter.inc();
                }
            }).start();
        }
 
        //这里每次运行的值都有可能不同,可能为1000
        System.out.println("运行结果:Counter.count=" + Counter.count);
    }
}
运行结果:Counter.count=992

运行结果还是没有我们期望的1000,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在 java 中,jvm运行时刻内存的分配。其中有一个内存区域是jvm虚拟机栈,每一个线程运行时都有一个线程栈,

线程栈保存了线程运行时候变量值信息。当线程访问某一个对象时候值的时候,首先通过对象的引用找到对应在堆内存的变量的值,然后把堆内存

变量的具体值load到线程本地内存中,建立一个变量副本,之后线程就不再和对象在堆内存变量值有任何关系,而是直接修改副本变量的值,

在修改完之后的某一个时刻(线程退出之前),自动把线程变量副本的值回写到对象在堆中变量。这样在堆中的对象的值就产生变化了。

read and load 从主存复制变量到当前工作内存
use and assign  执行代码,改变共享变量值 
store and write 用工作内存数据刷新主存相关内容

其中use and assign 可以多次出现

但是这一些操作并不是原子性,也就是 在read load之后,如果主内存count变量发生修改之后,线程工作内存中的值由于已经加载,不会产生对应的变化,所以计算出来的结果会和预期不一样

对于volatile修饰的变量,jvm虚拟机只是保证从主内存加载到线程工作内存的值是最新的

例如假如线程1,线程2 在进行read,load 操作中,发现主内存中count的值都是5,那么都会加载这个最新的值

在线程1堆count进行修改之后,会write到主内存中,主内存中的count变量就会变为6

线程2由于已经进行read,load操作,在进行运算之后,也会更新主内存count的变量值为6

导致两个线程及时用volatile关键字修改之后,还是会存在并发的情况。

 

posted @ 2016-09-06 20:59  可爱的呆子  阅读(19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