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bind_沟通Python调用C++编写的库

nanobind

pybind11 
 Boost.Python 
 nanobind

Cmake

Cmake命令 
   cmake -S . -B build/ -DCMAKE_INSTALL_PREFIX=<your-prefix>  # prefix can be e.g. $CONDA_PREFIX
   cd build/
   cmake --build . --target install

        -B                   指定构建的项目文件所在的目录
       cmake --build .       这里的 . 表示当前目录,即构建目录。CMake 会调用默认的构建工具(如 make 或 ninja)来编译项目。
	      cmake --build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简化了编译过程并提供了与构建系统的深度集成
	   --target <Target>:指定构建特定的目标(如可执行文件或库

学术背景

      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
       ​  苏黎世大学​:在U.S. News排名中位列全球第60位,法学、经济学是其传统强项。
  日内瓦大学​:ARWU排名全球第58位,国际关系、天体物理等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
   巴塞尔大学​:以生命科学和化学研究闻名,QS排名全球第131位。
   伯尔尼大学​:THE排名全球第104位,在环境科学与医学领域成果显著
       瑞士理工教育的双子星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PFL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数据大小

  800M 图像约 1~2M  JPEG格式下,8M像素的图像文件大小通常在1-3MB之间,而未压缩的原始图像可能达到数十MB
     800万像素对应的分辨率最常见的是 3840×2160,这是4K分辨率的标准。
      横向像素数乘以纵向像素数等于8,294,400像素,约等于800万像素
   此外,800万像素的图片分辨率还可能是3264×2448(4:3比例)
  200M 图像约 0.5M
        分辨率 1920x1280
  18万点的点云 2M-4M	
      AT128
      120°水平视场角 平角分辨率为‌0.1°‌, 单帧 120/0.1*128=153600
   视场角 (FOV):垂直视场角为 30° (-15° ~ +15°) 垂直角分辨率为‌0.2°		  
            每秒大概在6250个点云包左右(单回波,10Hz   一帧625个包,平均每个包245~246个点
     FFFFFF 4+4+4++4+8=24个Byte 字节  24*153600/1024/1024=3.5MB
   1字节(Byte)= 8比特(bit)。‌‌
      1千字节(KB)= 1024字节(B)。
      1兆字节(MB)= 1024 KB = 1,048,576字节(B)

自监督

   在智能大数据时代,减少数据标注这一费力且成本高昂的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有效利用海量未标注数据已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领域。
 在这里,自我监督学习,即不依赖人工提供的注释从数据中学习视觉特征,为这一挑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自监督学习是无监督学习的一种,其核心是设计一种代理任务,该任务仅使用数据本身的属性,不使用人工标注,从而为数据赋予虚假标签
       即基于图像的生成、基于上下文的预测、图像分割和图像变换。
	      尤其是利用生成对抗网络 (GAN) 的生成模型,属于自监督学习的范畴
          聚类算法已广泛应用于基于上下文相似性的代理自监督学习任务中

时间序列

   进行数据分析来识别和消除异常(又称离群值),以确保系统可靠性
时间序列异常检测(TSAD)  
    CARLA: Self-supervised contrastiv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for time series anomaly detection	
   time series anomaly detection (TSAD)
       从未标注数据集中学习数据的正常行为,因此可能会将偏离正常行为的样本预测为异常
	   利用自监督对比表示学习。对比学习需要训练一个模型来区分数据集中相似和不相似的样本对
	https://github.com/zamanzadeh/CARLA  

参考

 https://github.com/wjakob/nanobind
 https://nanobind.readthedocs.io/en/latest/why.html
 https://nanobind.readthedocs.io/en/latest/building.html
 https://www.cnblogs.com/kin-zhang/p/17834470.html
 https://github.com/KTH-RPL/dztimer
 https://github.com/Kin-Zhang 
 https://github.com/Simple-Robotics/nanoeigenpy
posted @ 2025-08-14 18:10  辰令  阅读(2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