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1
《构建之法》用生活中的一个实例为我们解读了程序、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具体含义。程序指的是源程序,而应用软件则是能满足各种功能的整体。单纯地编写代码并不等同于软件开发。软件的开发是很复杂的,需要经过构建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等多项活动。整体上就是:软件=程序+软件工程。之后又给我们讲解了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不同之处,让我们看到软件的制作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做软件是一个非常系统性的过程,需要经历需求分析、软件架构、代码实现、发布软件、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等等,所以说需要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
第二章中的个人技术和流程讲述了单元测试的含义及具体进行的方法。众所周知,软件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我们写的模块不仅仅为我们所用,而是需要被他人进行调用。因此,在此过程中非常可能出现一些误解,对开发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单元测试就实现了保证模块质量的目标。单元测试存在一系列标准:能测试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和参数、测试应该交给熟悉了解此程序的人来完成、速度快、产生可重复一致的结果、独立、能覆盖所有的代码路径、可以进行保存和维护、记录自己的开发流程,以用来为以后提供经验和借鉴、可以审视自己是否有所进步。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还有回归测试,为了避免程序回归到原来不正常的状态,把所有发现并修复的bug找出路。可以用VSTS来编写单元测试,它可以提供单元测试的基本骨架。
第三章中的软件工程师的成长,其中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讲述了软件开发流程不光指团队流程,还包括个人开发流程——软件团队由许多的个人组成。在团队任务这个整体中,每一个具体的个人都在做开发、测试、用户界面设计和管理交流等工作。因此个人在团队中也有独立的流程。软件工程师的成长包括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知识、提升技术技能、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对通用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提升职业技能、实际成果;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有许多方面,例如计算机的考级、职业成长级别、可以胜任更高异能的职位、影响力扩大,同时还需要自我的评估。
第四章中两人的合作讲述了在与他人合作时,应当注意代码的规范。程序员写的代码最终是给人看的,代码规范要求代码的风格和设计规范;在结对编程中,有随时的复审和交流,程序各方面的质量取决于一对程序员中各方面水平较高的那一位,结对编程避使得代码的责任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两个人,进而属于整个团队,这样能够帮助团队成员建立集体拥有代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个人英雄主义;两个人的合作要能够集思广益,而不是一人依赖于另一人,要有自己的思想同时也要能与人交流沟通。
在阅读这几章后,我明白编程不仅仅包括个人的努力与付出还包括与团队的沟通与交流,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强沟通协作,注意编程的规范。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