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东北师大站分数构成

自顶向下分解。

期末成绩

期末成绩 = 线性映射至[60,100]分( sigma (每周成绩) ) + 附加分

  1. 所有每周的成绩累加,然后线性映射到60至100分。

    ----删除开始----
    2. 分档规则:

    按成绩递减排序,分为4至6档,第1档100分,第2档50分,第3档33分,第4档25分,第5档20分,第6档13分。

    分档依据原理参见《构建之法第2版》,"给任课教师和助教的建议","第二条 简单公开的规则"。
    ----删除结束----

  2. 附加分的动机是提高基础较差的同学的成绩,通过承担额外的任务,把成绩追至及格线。东北师大研究生成绩以75分为及格线。
    附加分不应参与向[60,100]的线性映射,上限不得超过10分。

每周成绩

每周成绩应在作业提交后一周内发布。一周申诉期,以避免教师判作业错误或遗漏。

每周成绩由以下成份构成: 个人作业占20%、结对编程作业占20%、小组成绩占30%、小组贡献占30%。即个人作业由[0,满分]映射至[0,20],结对编程作业由[0,满分]映射至[0,20],小组成绩由[0,满分]映射至[0,30],小组贡献由[0,满分]映射至[0,30].

教师应每周布置个人作业、结对编程作业、小组作业。在未布置个人作业、结对编程作业的周,小组成绩和小组贡献各占50%。

  1. 个人作业 = psp + 进度条 + sigma(作业各功能点)

    目前,每个功能点占分比例在作业提交后发布。希望以后改进为在作业要求发布时给出。

  2. 结对编程作业 = 代码 + 技术博客

    结对的两位同学得到相同分数。

  3. 小组成绩

    有作品发布的周: 小组成绩 = scrum作业*5 + 项目发布成绩

    没有作品发布的周: 小组成绩 = scrum作业*5

    scrum作业每次10分,每周满分50。

    项目发布成绩 根据 小组互评+教师 排序,按以下规则赋值。第1名200分,第2名150分,第3名100分,第4名70分,第5名50分,第6名30分,第7名13分。

  4. 小组贡献

    小组贡献 = 人数 * 50分 * 贡献分系数

    贡献分系数的计算办法和结果由各小组讨论公布。希望计算办法是可量化的可观测的,而不是靠"感觉"和"态度"的。贡献分系数的结果不得出现任意两位同学相同。

    每个小组所有同学的贡献分系数之和为1,即全组同学不均等地分享 人数*50分贡献分,映射到30%的每周总分中。所以,并不会因为小组人多产生更多的贡献分。

截止时间

所有作业均设置有截止时间。截止时间前交的作业,根据完成情况可能得到0分至
满分;在截止时间至下一周作业截止时间期间补交的作业,计0分;在下一周作
业截止时间以后提交或未提交的作业,倒扣满分。

截止时间的颗粒度不是每周的全部作业,而是作业中的每一个功能点。也即某个
功能点,比如5分的要求未提交,会导致倒扣5分。所以要求学生响应教师作业要
求中的每个功能点。

致谢

感谢邹欣老师向教师解释分数体系原理及纠正教师的理解错误。

版本

20161102,取消对每周成绩分段。

posted on 2016-10-30 19:32  杨贵福  阅读(28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