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的理论主张

1.目标:父权制→二元对立→权力关系
→核心:瓦解父权制
→托马斯·拉奎尔《性的创造》
文化差异

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

思想-创作-政治运动
1.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分析、经济基础的决定作业、商品剩余价值
2.精神分析 弗洛依德演讲《女性气质》
3.解构主义→语言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起源:18世纪
Mary Wollstonecraft《为女权辩护》

1.第一次浪潮(19世纪中期-20世纪60年代)

异中求同
泰勒《女性的选举权》
巴霍芬《母权论》
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
伍尔夫《自己的一间屋子》
波伏娃《第二性》
朱丽叶·米切尔《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2.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同中求异 →英美派(实证派)vs法国派(理论派)
法国派: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露丝·伊瑞格瑞《此性非一》《他者女人的窥镜》、茱莉亚·克利斯蒂娃《诗性语言革命》
英美派:伊莱恩·肖瓦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走向女性主义诗学》《荒野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凯特米莉特《性政治》、舒拉米斯·费尔斯通《性的辩证法》、吉尔伯特《阁楼上的疯女人》、安妮特·克罗德尼《为女性主义批评下定义的几点想法》、劳拉·莫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posted @ 2022-03-20 13:14  RIKIMARUY  阅读(116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