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用户界面来说,需求调研除了了解用户功能需求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途径了解用户的“思维模型”,也就是在现实情境中,用户是如何工作的。 
调研时可采取的工作内容有: 
请用户更具使用类似产品表达出完成任务的过程(竞争对手) 
观察用户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任务的方式,并进行各种方式记录。 
请用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随口说出当时思考 
记录用户在完成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和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述内容,是教科书的内容,但给我很好的指引。明白了界面需求调研的工作重点。减少调研交叉带来的浪费。 
假设,我现在要到房产部门做需求调研,我还需了观察的内容 
正常的业务流转下,是如何工作的? 
存在什么异常情况 
如何判断异常 
出现异常如何解决 
是否存在纸质和电子办公的现象?如果是,是如何处理这些工作的? 
过程中需要查看些什么资料? 
需要输入些什么信息?重点、次重点、非重点 
是否习惯使用快捷键? 
键盘+鼠标输入还是纯键盘输入? 
观察在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和困难? 
留意用户的抱怨 
。。。。 
这些内容主要是针对窗口人员,因为窗口是信息输入的主要场所,提示窗口的办事效率,是系统首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获取后,对任务进行处理 
1区:用户需求性高,但当前用户满意度低,这是影响用户综合满意度的关键 
3区:用户需求较高,同时当前的满意度也高,因此要注意保持,这一部分其实是我们常说的要沿用的老系统的使用习惯,以满意度来作为是否替换新方式的标准。避免新设计导致的不习惯和体验倒退。 
任务权重分析完毕,进行任务描述也就是windy常说的讲故事 
一个完整的故事描述包括:人物、目标、现状、环境、步骤、策略、感情 
至此完成界面调研的工作及基本的分析工作。 
如何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呢?一般一个人完成任务包含以下的步骤 
1、确定目标或目的 
2、产生动机 
3、确定行动方案 
4、执行行动方案 
5、观察行动对象的状态 
6、理解行动对象的状态 
7、评价行动的结果 
如果行为的某个环节缺失,可能就是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的因素。 
本文是《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中“任务分析”一章内容,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整理,总结。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