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Python程序设计》
班级: 2442
姓名: 杨可妮
学号:20244204
实验教师:王志强
实验日期:2025年5月13日
必修/选修: 公选课

一、实验要求
Python综合应用:爬虫、数据处理、可视化、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游戏、网络安全等。
例如:编写从社交网络爬取数据,实现可视化舆情监控或者情感分析。
例如:利用公开数据集,开展图像分类、恶意软件检测等
例如:利用Python库,基于OCR技术实现自动化提取图片中数据,并填入excel中。
例如:爬取天气数据,实现自动化微信提醒
例如:利用爬虫,实现自动化下载网站视频、文件等。
例如:编写小游戏:坦克大战、贪吃蛇、扫雷等等
注:在Windows/Linux系统上使用VIM、PDB、IDLE、Pycharm等工具编程实现。
二、实验设计

  1. 功能设计:程序需要生成一个1到6之间的随机整数,模拟骰子的点数。然后根据不同的点数输出对应的午餐选项。
  2. 逻辑流程:
    (1)导入生成随机数的模块。
    (2)生成1到6的随机整数。
    (3)使用条件判断语句,根据随机数的值输出对应的午餐选择。
    (4)如果生成的随机数不在1到6的范围内(理论上不会出现,但为了程序健壮性),输出错误提示。

三、实现过程

  1. 导入模块:在Python中,使用random模块来生成随机数。通过import random语句导入该模块。
  2. 生成随机数:调用random.randint(a, b)函数,其中a为1,b为6,这样就能生成一个1到6之间的随机整数,模拟骰子的点数。例如dice = random.randint(1, 6)。
  3. 条件判断与输出:使用if - elif - else语句进行条件判断。当dice的值为1时,输出“今天中午吃清真餐”;当dice的值为2时,输出“今天中午吃卤肉饭”;以此类推,当dice的值为6时,输出“今天中午吃麻辣烫”。如果dice的值不在1到6之间,输出“出现错误,请重新运行程序”。

四、实验结果
运行截图:

源代码:
import random

print("按回车键扔骰子决定今天吃什么...")
input() # 等待用户按键

dice = random.randint(1, 6) # 生成随机骰子数

if dice == 1:
food = "清真餐"
elif dice == 2:
food = "卤肉饭"
elif dice == 3:
food = "滑蛋饭"
elif dice == 4:
food = "减脂餐"
elif dice == 5:
food = "牛肉面"
else:
food = "麻辣烫"

print(f"你扔到了:{dice}")
print(f"今天中午吃:{food}")
运行视频:https://b23.tv/ZdNxNqa
运行程序后,每次都会随机生成一个1到6之间的数字,并输出对应的午餐选项。例如,多次运行程序,可能会出现以下结果:
第一次运行输出:今天中午吃滑蛋饭
第二次运行输出:今天中午吃牛肉面
第三次运行输出:今天中午吃麻辣烫
通过多次运行,验证了程序能够随机且正确地根据模拟的骰子点数给出午餐选择。
五、课程感想体会
通过学习《零基础学Python》这门课程,我从对编程一无所知的文科小白逐渐入门Python编程。一开始接触编程语法和概念时,感觉非常抽象和困难,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通过一个个小案例和实践操作,我慢慢理解并掌握了很多知识。
这门课程让我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尤其是当自己编写的代码能够正确运行并实现预期功能时,会有很强的成就感。Python简洁的语法和丰富的功能,让我感受到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能力。编程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学会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并通过代码实现。
六、意见与建议

  1. 意见:在课程前期,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讲解可以更加通俗易懂一些,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部分知识点的讲解速度稍快,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消化。
  2. 建议:可以增加更多适合文科学生的实践项目,比如利用Python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制作个性化的电子贺卡等,让学习更加有趣和贴近生活。同时,在课后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学习资源,如相关的编程书籍推荐、在线学习网站等,方便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