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所以,人是社会的产物,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即使是死亡。
希望通过上大学离开原来的城市,在没有任何熟人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离开一个城市展开新的生活,是对当前的自己的一种不满吧!
把上大学作为集训:训练自己对无聊的忍耐力。
正如我当前把工作当成历练,历练自己对痛苦的忍耐能力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能落得失望。
对啊,那有人不喜欢被爱,只是怕被伤害罢了。
永远不要同情自己
同情自己,认为自己当前已经是所能承受的极限了,那还怎么进步呢?不能因心智限制自己当前的成长。
渡边一直认为直子不爱自己,以为直子爱的从来都是木月;虽然最后渡边选择和绿子一起生活了,但是内心永远也忘不了直子。渡边希望自己能够永远记住直子,但是慢慢的岁月让他对于直子变得只有模糊的印象。
感觉这部小说全部都是精神病患者。大家的精神上都是有问题的,承受不了,大多以自杀了却余生。或者是呆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只有渡边在徘徊的途中变得完美。开始变成正常人的模样。映射到现在,所有人都有精神压力,压力是有的,解决的方式也是有的。有扽人选择逃避,形如自杀。有些人承受不了,在压力中迷失,形如精神病院的治疗,也有治疗成功出院的,开始能够接受一些比较小的压力。而只有渡边,战胜这些精神压力,才能够拥有完美的人格。不是永远活在17岁、也不是永远活在22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