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茨Peter Scholze

不管怎么说,舒尔茨在大学用五年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视频短片看,舒尔茨房间有个很大的架子,舒尔茨说,他复印了很多别人的论文,当有疑问时,马上翻阅。所以,可以这样说,除了天分,舒尔茨充分利用了信息时代资料容易获得的优点,对各个前沿数学方向都进行一定的探讨。架子上似乎论文也不多,可见舒尔茨也能控制自己,信息时代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信息泛滥,你一不注意,就沉迷于无用的知识学习中了。舒尔茨的天分使他能集中精力,攻克难题,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从某个意义上讲,天才容易去寻找心中的神,其实舒尔茨也非常容易堕入迷恋权威的陷阱。他轻描淡写的说了他对波恩大学唯一一个菲尔兹奖获得老师格尔德的态度,其实里面就有巨大的风险。注意到当时舒尔茨还是个小年轻,很容易崇拜权威,而且格尔德的课,他竟然完全听不懂,这更会使他把格尔德当做神来看待。因为他喜欢的数学领域竟然有人掌握了他听都听不懂的东西,这是多么叫人崇敬啊?假设舒尔茨也喜欢中国古文化,他至少会把他的很多精力放到理解格尔德上面,去努力学习格尔德的强项,而不是自己喜欢的内容,那样的话,一个天才基本就废了。


 

一个合格的代数几何科班出身的学者,通常都接受过哪些训练?有哪些基本素养?

1. 我们学校一个做双有理的大佬非常推崇GTM52,他的学生第一年要把GTM52的习题解答一道不漏地邮件发给他看。(没错是俄罗斯人。)

2. 据说张寿武也非常推崇GTM52,他跟一个学生说没刷完GTM52,不要找他聊天。有一次听张寿武做一个public speech,说他当年研究生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啃Faltings的Mordell猜想的证明。非常痛苦,但是收益匪浅

3. 有一次Peter Scholze接受采访,问他怎么学的数学。他说他连linear algebra都从来没有系统学过,刚上来就直接去看Harris&Taylor的局部朗兰兹对应的证明。读懂那篇一百多页的论文之后就懂了里面用到的各种数学,还对证明进行了serious的简化,发了四大(invent)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1448345/answer/6634697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posted on 2020-01-12 10:50  一杯明月  阅读(144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