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

1)慢查询发生在第3阶段

2)客户端超时不一定慢查询,但慢查询是客户端超时的一个可能

 什么是 SLOWLOG

Slow log 是 Redis 用来记录查询执行时间的日志系统。

查询执行时间指的是不包括像客户端响应(talking)、发送回复等 IO 操作,而单单是执行一个查询命令所耗费的时间

另外,slow log 保存在内存里面,读写速度非常快,因此你可以放心地使用它,不必担心因为开启 slow log 而损害 Redis 的速度。

设置 SLOWLOG

Slow log 的行为由两个配置参数(configuration parameter)指定,可以通过改写 redis.conf 文件或者用 CONFIG GET 和 CONFIG SET 命令对它们动态地进行修改。

1)slowlog-log-slower-than ,它决定要对执行时间大于多少微秒(microsecond,1秒 = 1,000,000 微秒)的查询进行记录。默认10,000

比如执行以下命令将让 slow log 记录所有查询时间大于等于 100 微秒的查询:

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

slowlog-log-slower-than=0 #记录所有命令

slowlog-log-slower-than<0 #不记录任何命令

2)slowlog-max-len ,它决定 slow log 最多能保存多少条日志, slow log 本身是一个 FIFO(先进先出)队列,当队列大小超过 slowlog-max-len 时,最旧的一条日志将被删除,而最新的一条日志加入到 slow log ,以此类推。默认值128,

以下命令让 slow log 最多保存 1000 条日志:

CONFIG SET slowlog-max-len 1000

使用 CONFIG GET 命令可以查询两个选项的当前值:

127.0.0.1:6379> config get slowlog-log-slower-than
1) "slowlog-log-slower-than"
2) "10000"
127.0.0.1:6379> config get slowlog-max-len
1) "slowlog-max-len"
2) "128"

查看 slow log

要查看 slow log ,可以使用 SLOWLOG GET 或者 SLOWLOG GET number 命令,前者打印所有 slow log ,最大长度取决于 slowlog-max-len 选项的值,而 SLOWLOG GET number 则只打印指定数量的日志。

最新的日志会最先被打印  #为测试需要,将 slowlog-log-slower-than 设成了 10 微秒

slowlog get [n] : 获取慢查询队列

127.0.0.1:6379> slowlog get
1) 1) (integer) 1             #唯一性(unique)的日志标识符,只有在Redis服务器重启的时候才会重置,可以避免对日志的重复处理(比如邮件通知)
   2) (integer) 1559237232    #被记录命令的执行时间点,以Unix时间戳格式表示
   3) (integer) 13            #被查询的时间,以微秒为单位
   4) 1) "set"                #执行的命令,以数组的形式排列
      2) "yhq"
      3) "qhh"
2) 1) (integer) 0
   2) (integer) 1559237222
   3) (integer) 34
   4) 1) "config"
      2) "get"
      3) "slowlog-log-slower-than"

查看当前日志的数量

使用命令 SLOWLOG LEN 可以查看当前日志的数量。

请注意这个值和 slower-max-len 的区别,它们一个是当前日志的数量,一个是允许记录的最大日志的数量。

127.0.0.1:6379> slowlog len
(integer) 5

清空日志

127.0.0.1:6379> slowlog len
(integer) 5
127.0.0.1:6379> slowlog reset
OK
127.0.0.1:6379> slowlog len
(integer) 0

 注意事项

slowlog-max-len:线上建议调大慢查询列表,记录慢查询时Redis会对长命令做阶段操作,并不会占用大量内存.增大慢查询列表可以减缓慢查询被剔除的可能,例如线上可设置为1000以上。

slowlog-log-slower-than:默认值超过10毫秒判定为慢查询,需要根据Redis并发量调整该值.由于Redis采用单线程相应命令,对于高流量的场景,如果命令执行时间超过1毫秒以上,那么Redis最多可支撑OPS不到1000因此对于高OPS场景下的Redis建议设置为1毫秒。

慢查询只记录命令的执行时间,并不包括命令排队和网络传输时间.因此客户端执行命令的时间会大于命令的实际执行时间.因为命令执行排队机制,慢查询会导致其他命令级联阻塞,因此客户端出现请求超时时,需要检查该时间点是否有对应的慢查询,从而分析是否为慢查询导致的命令级联阻塞。

由于慢查询日志是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也就是说如果慢查询比较多的情况下,可能会丢失部分慢查询命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定期执行slowlog get命令将慢查询日志持久化到其他存储中(例如:MySQLElasticSearch等),然后可以通过可视化工具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