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基本概念
第八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拉弗曲线
供给学派经济学
资本利得:资本利得是指出售股票、债券或不动产等资本性项目取得的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后的余额。一些国家对资本利得要征收利得税,按资本项目的购入价格与最后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及规定税率计算。一般认为,资本项目的增值要经过若干年的累积过程才能最终形成,为防止利得税影响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故税率较低,通常采用比例税率。低买高卖资产(如股票、债券、贵金属和房地产等)所获得的差价收益。
无谓损失:税收扭曲了市场结果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第九章 应用:国际贸易
对纺织品市场进行分析
世界价格
贸易限制:实行关税、贸易配额
关税:对进口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进口配额:对进口某种物品的数量实行限制
规模经济:一些物品只有大规模生产时,才能以低成本生产
幼稚产业论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 外部性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的无补偿行为的影响(负外部性,正外部性)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技术溢出:一个企业的研究和生产努力对其他企业接触技术进步的影响
产业政策:政府旨在促进技术进步行业的干预
专利保护
矫正税:用于矫正负外部影响的税收(汽油税:是一种旨在消除与开车相关的三种负外部性的矫正税,拥堵、车祸、污染)
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他们自己可以解决外部性观点的问题。无论最初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
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和遵守协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的性质
消费中的竞争性
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资源:无排他性,有竞争性
俱乐部物品:有排他性,无竞争性
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受益的研究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 生产成本
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获得的货币量
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形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形成本(经济学家的角度)
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显性成本(会计师的角度)
生产函数: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企业不生产也要发生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企业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边际成本:额外一单位产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边际成本=总成本的变动量/产量变动量)
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特性(专业化程度提高)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特性(协调问题)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
基尼系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重点)
市场势力:一个企业可以影响它出售的物品的市场价格
竞争市场: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卖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收者的市场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覆水难收)
- 对于所有竞争企业而言,物品价格(P)=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 使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第十五章 垄断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