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我高中有一次政治竟然只考了9分,但这并不影响我初中的政治学的很好,至今,我依然记得初中政治就围绕着一句话而展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句话放到现在依然适用。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它包含了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它是划分不同时代的标志。

        生产关系包含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劳动成果的分配等,劳动成果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生产关系最直接的感受。 从工业革命以后,科技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劳动工具,它推动着生产力不断的发展进步,将劳动形式从人工转变为机械化,并慢慢的向智能化转变。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也跟着发展,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劳动成果。

       每天早上我们不再向父辈那样拉开窗帘看看外面天,然后想想昨天的天气预报,最后决定今天穿什么样的衣服,而是直接用手机或者呼叫小AI同学,查找每一时段的具体温度,来挑选衣物;在开车上班的路上,各种导航根据实施路况帮我们挑选最合适的路径去往公司,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浏览着各种APP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的新闻、视频或者音乐;上班前十分钟,钉钉会给你发消息通知你不要忘了打卡;上班后,手表会时不时地提醒你坐太久了,要起来活动一下;中饭的时候美团或者饿了么会展示外卖到哪里了,还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就能送到手上了;晚上如果要运动,又有各种APP帮着建议和记录;或者看个剧,一口气可以刷好多集。

       这些都是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劳动成果。

       作为普通人,可以每天安心的劳动,享受着劳动成果,但是作为一个信息科技工作者(ITer),你就不想了解一下这些劳动成果是怎么运行的么?比如,小AI同学是如何听懂人的语言的、导航是如何知道哪一路是最好的、各种新闻和视频是如何精准的推送给每个人的等等。在这里我们简单说一下,好引出本书的要讲得内容。

       小AI同学以及其他的对话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基本一致,首先它会被指定的关键词激活,比如“小AI同学”、“hi,siri”等,激活后就开始接收我们语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系列的手段来让语音更加的清晰和易识别,收到语音后,它会讲语音传送到数据中心转换成文字,转换的过程属于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算法。插一句题外话,这个算法基本已经很成熟了,所以越来越多的APP都有了语音识别的功能。接下来数据中心根据文字找到合适的内容回复给我们,如何回复、回复什么也是通过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个算法现在是大家主要研究内方向,因为人类的语言不仅仅是几个字那么简单,还包含了预期、语境、场合等等,相同的文字在不同的场合下,意思会大不相同。不管怎么说吧,现在已经有些算法可以给出比较准确的回复了,回复再次被转成语音,通过小AI同学等机器人回复给我们。

       相同的道理,导航计算最佳路径用的大数据的算法,推送相关视频和新闻使用的是大数据的算法,外卖计算到达时间更是如此,利用算法计算出结果的背后是大量的算力在支撑,算力来自哪里呢?

       云计算!!!!

    

posted @ 2021-11-02 11:36  王羊补劳  阅读(4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