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合
拟合其实就是让模型“模仿”数据规律的过程,像给一堆散落的点画一条最贴合的线(或曲线、曲面)。
通俗理解:“找规律”的过程
比如你手里有10组“身高-体重”数据,想通过身高猜体重:
- 拟合就是找一个公式(比如“体重=0.6×身高-20”),让这个公式算出的体重,和真实体重尽可能接近;
- 模型(这里的公式)就像一根橡皮筋,你调整它的形状(参数),让它尽可能“贴紧”所有数据点——贴得越近,拟合效果越好。
常见的“拟合情况”
- 欠拟合:橡皮筋太硬,拉不动,只能勉强搭在少数几个点上,大部分数据点都离得远。比如用简单的直线去拟合弯曲的数据,公式太简单,没抓住数据的真实规律。
- 过拟合:橡皮筋太松,被每个数据点“拉着走”,连数据里的误差(比如测量错的点)都跟着学了。比如用极其复杂的曲线把所有点都串起来,看着贴合度极高,但换个新数据就猜不准了。
- 好拟合:橡皮筋软硬适中,既抓住了数据的整体趋势,又没被个别异常点带偏,对新数据也能准确预测。
简单说,拟合的核心就是“让模型学到数据的真实规律,而不是只记牢现有数据”。要不要我用生活例子再帮你整理一份欠拟合、过拟合、好拟合的对比表,更直观区分三者?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