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博客是本人从学生时代开始做笔记所用, 部分是工作所遇问题,做填坑笔记,部分闲来查阅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所总结的学习笔记, 常忙得不可开交,若漏了资料来源,望通知~ 前路漫漫,写点东西告诉自己正在一点点进步,而不要迷失于繁忙。

http keep-alive简解

http协议中,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端在接收到请求后,返回所需要的数据后可以关闭连接,这样客户端读取完数据时会返回EOF(-1),表明数据已接受完全

备注:EOF end of file

 

什么是keep-alive

一般情况下,服务端发送完毕后会自动关闭,而keep-alive功能可以使得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建立持续有效的连接,当出现后续请求时不必重新连接。

http1.0中keep-alive默认关闭,需要在请求头中加入connection: keep-alive,而在1.1中默认开启,需加入connection: close

优点是减少了建立连接/释放的开销

那么接下来面临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了EOF,如何知道服务端已发送完毕?

1.content-length(请求头/响应头)

content-length实体内容的长度(大小,即返回文件的大小),客户端可根据这个字段来判断是否发送/接收完毕

2.transfer-enconding(响应头)

当服务端发送一个图片或静态页面时,它很清楚文件的大小,从而知道content-length的值,但如果是发送动态网页呢?服务器不知道其实际大小。。这时候就需要transfer-enconding:chunked

设置transfer-encoding:chunked后,会将文件进行chunk编码,将文件分成一块一块再串联起来,由一个长度为0的chuck结束,客户端接收到这个chunk后明白发送完毕

 

总结如下: 

客户端如何知道服务端传输完毕: 服务端关闭连接、content-length、transfer-enconding

服务端如何知道客户端传输完毕: content-length

posted @ 2017-10-29 15:53  炎泽  阅读(69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