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总结】研究生半程回顾

汇总贴:

北邮读研期间的打怪升级

写作背景

我从2019年9月份研究生入学以来,基本上就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专门进行学习的时间反而比较少,这和本科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学习时间少了,但相比本科,学到的东西倒也不少。毕竟对于我这种自我驱动力不太强的人,通过工作来提升自我效率会更高,更容易有积累。
通过工作,发现自身知识及能力上的不足,再进行相应的学习,比蒙头在书堆里做学问更加有方向感,也更有动力。

写作这篇文章,主要是对自己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如果其他同学也能获得一些参考,那再好不过了。毕竟现在实习面经漫天飞,而写实习经历的却少之又少。
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这一年半来的经历的缩影,后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继续更新其他文章。

工作经历

这一年半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一年多的实验室工作,时间投入大约20%。
二是将近一年的实习工作,时间投入大约60%(和在实验室有时间段的重叠)。
三是外包兼职工作,时间投入大约5%。
此外,课程及书籍学习,时间投入大约15%。

实验室

研一上,基本都在实验室干活,做项目。
做了个微信公众号前后端的开发项目,主要负责公众号前端的开发,写了小程序以及H5页面,此外干了一些项目管理,产品设计的杂活。
通过做前后端的项目,写代码生涯慢慢地开始步入正轨。因为读研之前基本上没有认真写过什么项目,所以这个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有一些收获。

此外和师兄打了个比赛,算是机器学习方面的启蒙吧,不过因为水平问题,投入有限,所以也没太大收获,纯粹水了个项目。

研一下,实验室给安排的活主要是写书(包括项目书),涉及云计算以及知识图谱。
因为面向word开发,除了了解了一些名词和专业术语,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此外还有一些读论文、调试代码、做调研之类的工作,因为没有投入多少时间深入研究,都是蜻蜓点水,也没啥收获。

兼职

研一下至研二上,还做了一些兼职,大概十来个。
做过的兼职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国外留学生的大作业,通过中介在国内找人代写,另外一种是实验楼平台的课程测试。
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基础,HMM,强化学习,自动机,Tensorflow,Vue.js等。

这两种活都是围绕着个人的学习需求以及兴趣展开的,也不会随便去接。
很多活即使自己有能力做,但如果和当下的学习工作无关,也不会去接,不想挣这个钱浪费休息时间。
做兼职,算是将所学进行了一些落地,顺便学了一些东西,还赚了一点点零花钱,收益还不错。

实习

研一下因为疫情不开学,实验室干的活比较少,所以从4月份开始同时也在远程实习,后来疫情好转后一直在公司上班。
前后总共待过三个公司,一家几十人规模的AI创业公司,待了半年,给短视频做审核以及推荐,主要负责的NLP和ASR部分;
微博,机器学习方法,对优质内容物料做分类,待了一周多,做了点特征工程,跑了下模型,几乎没干啥事,这段经历可以忽略;
百度,做知识图谱方面的开发,到现在待了三个多月了。

在待过的三个公司里,在创业公司获得了快速的成长,在百度学到了很多东西。
总的来说,读研以来,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实习获得的。因此,后面也主要讲讲实习的体会。

实习体会

选择一个好公司,进入一个好的部门或组实习,非常重要。如果能再有一个非常nice的mentor,那真是非常幸运了。

研一下时,为了赶疫情的时间窗口去实习,几乎是零基础去面试的,当时实在是太菜了,leetcode几乎没刷过,专业知识也不懂,大厂全挂,完全是靠着厚脸皮死磕拿了几个小厂offer。
大厂都比较重视编程基础,像我这种几乎没刷过leetcode的,考研学的东西又忘光了的,面试写题完全是看运气看发挥,easy题都不一定能写出来。
小厂倒是面试比较随意,看学历背景ok,然后面试随便聊聊就给offer了。
当时没有啥更好的选择,于是后来就从几个小厂offer里挑了个看起来最好的去实习了半年。

因为公司人非常少,没有专门的mentor指导,在这半年里,基本上就是在自己边学边干,活干的也就比较杂,也没有深度,学的东西也比较乱。
不过好在当时还研一,也不着急,自己基础也差,还需要时间修炼,此外,还要干实验室的活,比较分心,所以也没再找工作,安心待了半年。

在小厂,从第一天开始就干活了,小经理是Java开发出身,几乎不懂算法,按开发的工作节奏安排活,刚去被push得有点厉害,第一个月就搞了四个功能,五一还加了班。
后来人事变动,换了leader,由J总直接管理,情况好了很多,不再push做项目,给了很多时间自己学习。
J总很nice,清华叉院博士,能提供一些算法方面指导,后来我自己看论文啥的,也学了一些东西。

到了研二之后,找工作的压力突增,感觉一直在小厂待着自己都快待废了,于是刷了半个月题,LeetCode刷到了100左右,继续找实习了。
因为刷了题,而且有一段实习经历背书,这波面试非常顺利,找工作时间很短,投的、面的公司不多,就拿到了合适的offer。

期间还在微博待了一小段,因为工作内容不喜欢,所以很快就离职了。最后辗转去了自己心仪的公司——百度。

在百度的实习体验是非常不错的。

刚去公司就发了macbook pro(之前在小厂实习都是自带电脑的),
早餐夜宵免费,中午有餐补,K2食堂也不错(之前在小厂实习都是去蹭的搜狗食堂),
工位也超大(百度工位比一般公司的都大),
过节还有小礼品,平时参与活动也能抽到一些,
公司内网上有很多的学习资源,包括同事们平时写的wiki(类似博客),度学堂上还有很多的课程和讲座,
平时工作强度也不大,1095,双休,有事的话,迟点来公司或者早点走都没事。

相比于在小公司第一天就开始干活,到百度之后,给了两周多的时间专门学习了解团队业务,而且刚开始做的工作,mentor安排的都是简单易上手的,对新人非常友好。
mentor人非常nice,第一周请我吃饭时,还教我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平时多抽时间学习钻研。技术leader,经理,人也非常nice,通过一些工作契机,也教了我很多东西。

在实习中学到了什么

首先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事靠谱。
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职场的新人,犯一点小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可以原谅的。
但在工作几个月后,如果依然对于业务不够了解,或者因为编程习惯问题,出现一些纰漏,那给同事的印象就会很不好,觉得不够靠谱。

第二点是,讲得好比做得好更重要,要学会如何汇报工作。
因为领导对于你具体怎么做的并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太多细节,但对于工作的成果收益是非常关心的,会关心很多评价指标。
因此汇报工作要语言简练,并且尽量多用数字指标来说明,如果做PPT的话,可以附加图表。
而同事比较关心的则是对于一些技术方案的考量,对于技术问题的解决思路,会更关注细节,是否解决好各种边界条件,及意外情况。
因此,具体编程的时候,一定要先把各种情形考虑清楚,不能留有漏洞。

第三点是,要学会如何提问。
跟有经验的同事请教问题,可以快速解决一些业务和技术上的问题。
但要学会组织语言,简洁明了,直指要害,不要云里雾里,不要浪费别人时间。
要会搜索,会查阅资料,能先自己解决的,就不必麻烦他人。
如果是咨询业务上的问题,一定要把细节问清楚,不要自己脑补猜测。

第四点是,要尽量多学习提升自我。
工作会给人一种按部就班的惯性,容易麻痹神经,尤其是工作比较忙的时候,很容易忽视自我提升,而陷入到重复工作中。
都是打工人,社会机器上的螺丝,被替换是难免的事。如果平时不注重提升自我,那么跳槽或者晋升的时候,就会很绝望。

第五点是,多做整理。
不管是所学内容,还是工作内容,抽时间多做整理,多做复盘。
一来可以增加对业务的熟悉度,如果有同事问相关的信息,能够回答地上来。
二是通过整理,可以理清工作逻辑,通过复盘,可以发现一些潜在问题,以及提升空间。

总结

总的来说,读研期间,有机会去实习就应当去实习,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去实习,毕竟实习的收获肯定会更大(除非导师是大牛,实验室有很好的科研资源,可以做出一些成果)。
选择实习,要尽量去比较成熟的大公司,能学到更多东西,尽量避免去创业公司,除非实在没有选择。当然即使是创业公司的实习,也比不去实习强。
实习,一方面每个月几千块钱的收入可以解决经济问题,另外一方面,还能学到很多东西,让自己有一个好看的简历。

posted @ 2021-02-16 02:44  Yanqiang  阅读(33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