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干测试:最佳实践流程

测试流程

  1. 需求分析,需求评审
  2. 编写测试计划
  3. 编写测试用例以及用例评审
  4. 冒烟测试
  5. 系统测试
    1.第一轮-->新功能的功能测试
    2.第二轮-->bug回归测试
    3. ...
    4.最后一轮-->旧功能的回归测试
  6. 验收,编写测试报告
  7. 线上,验收

时间规划

  1. 以周迭代为例(最合理时间)
    需求分析 + 需求评审 -- 0.5天
    测试计划 + 测试用例以及评审 -- 2.5天
    系统测试 -- 1.5天
    验收测试 -- 0.5天

  2. 以2周迭代为例(周迭代*2时间)

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
测试计划概念:是指描述了要进行的测试活动范围,资源和进度的文档
测试方案概念:是从技术角度去分析,重点体现了测试策略和技术实现的文档
区别:测试计划是管理型文档,测试方案是技术型文档

测试用例概念:指导对软件进行操作,帮助证明软件功能或发现软件缺陷的一种说明,最终形成文档
测试用例一般包含的内容(8大要素)

  • 用例ID:标识了用例的唯一性
  • 模块
  • 标题:见名知意
  • 前置条件:(前置模块)
  • 测试步骤
  • 测试数据
  • 预期结果:需求文档
  • 优先级:在有限资源内,按照优先级

作用:

  • 降低测试人员交接成本
  • 评估测试工作流,提前准备数据,分配任务,把控进度
  • 便于回归测试

常见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 等价类
    • 概念:输入域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选取少量代表性数据做为测试用例。
    • 应用:在需求中把对应条件找出,满足为有效,不满足为无效。划分时子集不交互,子集合并后是整个集合
    • 缺点:考虑不够全面,可能产生一些遗漏,漏测判断逻辑方面的错误
  • 边界值
    • 概念:输入项的多数错误都发现在各种条件判断的边界上,如果边界附近的取值没问题,那么其他取值导致bug的概率小很多
    • 内点:取值范围内的点
    • 上点:取值范围边界上的点
    • 离点:离边界近的点
    • 应用:边界值法是对等价类的重要补充,搭配等价类使用
  • 判定表
    • 概念:可以把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的清空表达清楚
    • 条件桩:被测对象的所有输入条件
    • 条件项:被测对象的输入条件取值
    • 动作桩:被测对象所有可能采取的结果
    • 动作项:在各个条件项的组合下,被测对象所采取的结果
  • 场景法
    • 多数功能涉及业务流,需要通过多个操作步骤实现。
    • 应用:基本流:主流程的操作流程 备选流:其他操作流程
    • 说明:场景法只验证业务流程,不验证单一流程。一般先用等价类,边界值,判断表验证单一功能,功能通过后在使用场景法进行流程验证
  • 流程图
    • 应用场景:当功能的业务逻辑和实现步骤较多复杂时,可以借助画流程图的方式去辅助分析用户场景
  • 因果图【了解】
    • 通过分析输入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输出之间的关系,在转化为判定表,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 正交法【了解】
    • 判定表的一种简化方式
  • 错误推测法【了解】
    • 应用场景:测试人员使用经验或直觉去发现程序的错误
posted @ 2025-03-19 15:06  KEIKEI-  阅读(36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