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 系统需求与可行性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 Analysis)是在系统开启之前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新系统的开发的难度是否合理以及开发系统的必要性,从经济条件,技术难度,社会发展对系统进行的研究。可行性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提高新系统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工程朝着正确反向发展。一旦发现问题并且暂时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项目将被搁置。

3.1.1 技术可行性

(1) 硬件环境: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和SQL Server 2005进行开发,内存要求最低为384M5400 RPM 硬盘 。而开发机内存4G500G硬盘满足了这点要求。SQL Server 2005其处理器要求最低为Pentium III 兼容处理器,内存要求最低为512M,硬盘空间至少需要500MB的程序空间和1GB的数据空间,开发机Intel i3处理器满足了这点要求。

(2) 系统软件:

采用的32位的Windows 7操作系统都是可以满足以上开发要求的。

(3) 开发工具:

Microsoft Visual Studio允许开发人员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作者选用C#完全可行。SQL Server在本系统中用于对基础信息的存储。

最后,开发者对编译原理知识的储备,以及对于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SQL Server 2005的熟悉,都使得程序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3.1.2 操作可行性

由系统分析可知系统用户多为企业部门领导,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能够使用本系统。程序界面充分考虑了用户的操作习惯,操作简单。同时程序的操作选项都有相应的提示。所以从整体来讲,该系统应具有易用性、灵活性和可视性。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人都能很快地掌握该系统的使用。

3.1.3 社会可行性

整套系统面向企业流程管理,采用面向对象设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配方管理、库存管理等功能。本套系统可以帮助中小型药品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3.2 系统需求

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药品企业充分将此套软件应用在日常企业管理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少人为数据,提升企业的生产,系统具有以下几点需求:

(1) 首先与各个厂商进行联系,然后记录这些厂商的信息,接着跟厂商确定要购买的药品,然后再进行采购开单。采购部门根据制定并通过的采购单进行采购。

(2) 采购的原料以及生产部门的产品品需要入库,生产领料和销售产品时需要进行出库。还有基本的库存查询、设置等操作。

(3) 生产过程需要先下发生产计划单,生产实施时要选择配方,系统根据配方计算原料种类与数目。生产完成后进行入库操作。

(4) 基础数据用来维护日常所需要的信息,如角色、职务、部门。

3.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描述了本套系统的需求可实现的可行性,描述了系统的实现可能性与相关工具。讲述了系统所要涵盖的主要功能,以及用户使用本套系统可以获得的便利和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以及应用环境。

 

posted on 2025-01-06 15:34    阅读(1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