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四章读后感

本章主要讲的是内存。何为内存?我们知道,计算机是用来处理数据的,而处理数据储存的位置就是内存和磁盘,第四章主要讲的是内存。
内存的实体其实就是一个电子元件,叫内存IC,内存IC上有很多引脚,用于为内存IC指引地址方便读写数据,如下图所示。

储存的数据,比如数据信号引脚D0-D7一共八个也就是一次输入8位也就是一字节的数据,而地址引脚一共10个,也就是1024个字节,为什么是1024个?这里这样解释,0000000000-1111111111(二进制),2的十次幂等于1024,所以1024个字节也就等于1K,地址信号是储存数据的地方,也就是说,上图的内存IC的存储空间是1KB。而我们知道,计算机的内存也不可能这么小,所以计算机的地址信号引脚会更多,接下来是内存的物理机制,我认为虽然是基础,但是还是挺重要的。

如图,将VCC中接入5V的电压,给GND中接入0V的电源,使用A0-A9十个地址信号来指定数据的存储场所,再将数据传入数据信号,并将WR信号设为1,就完成了数据的写入,数据的读出也很好理解,通过地址信号指定数据存储场所再将RD信号设为1。这里的WR(write)和RD(read)在图1都有注释。
书中还讲到,程序员可以把内存IC想象为每层都储存数据的楼房,是个挺有趣的说法,如下图。

  还有就是数据类型,这个东西在已经学到的JAVA课程中有学过,int、double、short、long、char等等...指针也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存储数据的地址,数组在JAVA中也有学,但是书中所讲的东西更明确,数组是内存的使用方法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第四章的理解。
  

posted on 2024-02-22 16:22  半山山山山  阅读(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