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1 20155211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1周学习总结

2017-2018-1 20155211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1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 第一章中主要讲述了编译系统的流程分为预处理阶段,编译阶段,汇编阶段及链接阶段。以及了解编译系统有利于优化程序性能,理解链接时出现的错误,避免安全漏洞。同时让我们了解了系统的硬件组成。以及运行一个简单的hello程序系统需要完成那些过程。
  • 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的三个基本程序分别是文件是对I/O设备的抽象,虚拟内存是对主存和磁盘的抽象,进程是对处理器,主存和i/o设备的抽象。
  • 目标文件纯粹是字节块的结合。链接器必须完成符号解析和重定位两个任务。编译器和汇编器生成可重定位目标文件
  • linux链接器使用以下规则来处理多重定义的符号名:不能有多个同名的强符号,若一个强符号和多个弱符号同名则选择强符号,若多个弱符号同名则随意选择一个。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编译系统的四个组成间的转换关系?
  • 问题1解决方案:借用实验楼中的解释“前三步,GCC的参数连起来是“ESc”,相应输入的文件的后缀是“iso”,这样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加强了我的记忆以及理解
  • 问题2:7.6.1链接器如何解析多重定义的全局符号这节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 问题2解决方案:举例讲解看完这篇帖子后感觉大致明白了一些。

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这周学习的大多以主要概念为主因而代码方面还未遇到什么疑难问题

代码托管

(statistics.sh脚本的运行结果截图)

上周考试错题总结

上周是正式上课第一周,故没有考试

结对及互评

同上

其他(感悟、思考等,可选)

看第一章的时候感觉似乎和上学期所学习的汇编有些相像,后来才发现和汇编是不尽相同的。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操作系统可以用汇编语言表示,而操作系统是软件的一部分。

学习进度条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 博客量(新增/累积) 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重要成长
目标 5000行 30篇 400小时
第一周 40/50 1/1 12/15

尝试一下记录「计划学习时间」和「实际学习时间」,到期末看看能不能改进自己的计划能力。这个工作学习中很重要,也很有用。
耗时估计的公式
:Y=X+X/N ,Y=X-X/N,训练次数多了,X、Y就接近了。

参考:软件工程软件的估计为什么这么难软件工程 估计方法

  • 计划学习时间:15小时

  • 实际学习时间:12小时

  • 改进情况:

(有空多看看现代软件工程 课件
软件工程师能力自我评价表
)

参考资料

posted on 2017-09-24 16:11  20155211  阅读(13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