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读书笔记1

《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其实算是《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读,众说周知康德的书不是一般的难以理解,所以《纯粹理性批判》出版的时候很多人是看不懂康德的思想的,甚至对其有所误解,所以康德又写了这本“导论”,并写下“如果有谁对于我作为导论而放在一切未来形而上学之前的这个纲要仍然觉得晦涩的话,那就请他考虑到并不是每个人都非研究形而上学不可”,这确实是真的在表达自己的小情绪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这本“导论”还是有点晦涩的,一个是康德的用词和以往的哲学用词意思上完全不一样,如果不能理解康德的“理性”、“先验”等哲学用词的话,耽误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还有这个译者啊,他不是意译,很多语句还是按照原来的结构来翻译的,有的句子要反复读好几遍才能搞懂什么意思。

所以我这个读书笔记是打算贴出我觉得重要的#### 原文,然后自己尝试去解读其中的含义。看哲学家的书,其实就是在和哲学家对话,你要试图去理解他的心路历程,怀抱着问题去问他,从而解决你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的笔记得写的啰嗦一点,这样我应该才算读懂了吧

导言

原文

我的目的是要说服所有那些认为形而上学有研究价值的人,让他们相信把他们的工作暂停下来非常必要,把至今所做的一切东西都看做是没曾做过,并且首先提出“象形而上学这种东西究竟是不是可能的”这一问题。如果它是科学,为什么它不能像其他科学一样得到普遍、持久的承认?如果它不是科学,为什么它竟能继续不断地以科学自封,并且使人类理智寄以无限希望而始终没有能够得到满足?

笔记

在某种程度上看,现代哲学的开端正是康德哲学,自古以来哲学自称为科学的科学,所有的科学都从哲学这里分离、发展出去,哲学自然是“科学的”。康德提出质疑“象形而上学这种东西究竟是不是可能的”,这里的可能意为形而上学到底存不存在,形而上学的研究到底有没有意义。我理解的康德应该是在说现在该停一停了,应该进行“批判”,不要再像以前证明形而上学是否是科学,要对形而上学本身进行审视、思考,它究竟是不是可能的。就像开车去月球,应该想一想开车能到月球吗


原文

休谟主要是从形而上学的一个单一的然而是很重要的概念,即 因果连结概念(以及由之而来的力、作用等等派生概念)出发的。他向理性提出质问,因为理性自以为这个概念是从它内部产生的。他要理性地回答他:理性有什么权利把事物想成是如果一个什么事物定立了,另外一个什么事物也必然随之而定立;因为因果概念的意思就是指这个说的。休谟无可辩驳地论证说:理性绝不可能先天地并且假借概念来思维这样一种含有必然性的结合。不可理解的是:由于这一事物存在,怎么另一事物也必然存在;这种连结,它的概念怎么能是来自先天的。他因而断言:理性在这一概念上完全弄错了,错把这一概念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而实际上这个孩子不过是想象力的私生子,想象力由经验而受孕之后,把某些表象放在联想律下边,并且把由之而产生的主观的必然性,即习惯性,算做是来自观察的一种客观的必然性。因而他又断言:理性并没有能力即使一般地去思维这样的连结,否则它的诸概念就会纯粹是一些虚构,而它的一切所谓先天知识就都不过是一些打上错误烙印的普通经验了,这就等于说没有,也不可能有形而上学这样的东西。

笔记

要理解休谟对形而上学的颠覆,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形而上学。这里的形而上学是指的对宇宙的终极原理的研究的一门学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学研究的就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在中国也称之为道。其实就是知识,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等等知识。休谟的颠覆就是怀疑,怀疑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怀疑人类自称为知识的知识,从自己思想中产生的理性是不可靠的,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踩在平坦的地上看着远处的天际线,人类自然而然觉得地球是天圆地方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通过观察星星,得出太阳才是中心的知识,直到发展到现在,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黑天鹅事件更是证明人类的理性是错误的,普遍必然的知识也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有形而上学这样的东西。


原文

问题不在于因果概念是否正确、有用,以及对整个自然知识说来是否必不可少(因为在这方面休谟从来没有怀疑过)​,而是在于这个概念是否能先天地被理性所思维,是否具有一种独立于一切经验的内在真理,从而是否具有一种更为广泛的、不为经验的对象所局限的使用价值:这才是休谟所期待要解决的问题。这仅仅是概念的根源问题,而不是它的必不可少的使用问题。根源问题一旦确定,概念的使用条件问题以及适用的范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笔记

休谟的怀疑论,怀疑因果律是错误的并不存在的。但是有人会质疑,因果律是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存在这个世界上,被我们正使用着,因果律是否正确、有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因果判断的是人类的理性,这种理性是值得质疑的,因果律他只是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工具,它并不是知识,这是我们为了方便我们自己的生活产生的一种联想,你站在苹果树下,苹果掉下来1万次就会砸到你1万次,尽管如此也不能断言苹果掉下来一定会砸到你,经验重复一万次它还是经验。

导言总结

  • 形而上学的研究应该转变为“形而上学这种东西究竟是不是可能”这一问题上,以往都在探究宇宙的终极定律到底是什么,但是宇宙的终极定律到底存不存在,如何存在?
  • 休谟的怀疑论,是对因果连结概念的怀疑,认为因果关系只是一种联想,无法也不能证明一件事情的发生一定会导致另一事件的发生,因为这都是经验过后联想出来的,可是经验重复一万遍还是经验,并不是真理。
  • 休谟的怀疑论打断了康德教条主义的美梦,但康德并不认可休谟的结论,康德认为因果律只是形而上学众多概念中的一种,从因果律来源于上经验来说无法说明其普遍必然性,但是还有别的概念可以提供普遍必然性,找到这些概念(范畴)并进行演绎证明就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 康德承认自己的《纯粹理性批判》确实比较晦涩难读,但是对于其他哲学家对他思想的批评,他表达说作为哲学家因为晦涩难懂,理解错了就进行批评,大抵是丧失了作为哲学家的节操。然后自信的提出自己的思想是颠覆性的、无法回避的。
posted @ 2025-01-04 22:59  xxbbtt  阅读(6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