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一章读后感

在读了《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二章的内容后,我初识了系统。系统就是指一定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整体。例如太阳系,原子,一个国家的政府,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系统。系统的属性有很多种,包括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环境关联性、功能性。每一个属性都有属于他们的不同关系。
整体性是系统的一个主要特性,整体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系统内部的不可分割性,如果把系统的各个部分分割开了,系统也就无法存在了。例如,一株玉米,某一社会组织。第二是系统内部的关联性。例如蝴蝶效应,生物连效应,人体中某一器官的病变引起其他器官的损害,等等。整体性的类型包括三个,空间整体性,时间整体性,逻辑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的核心,但是整体并不等于系统,系统的核心是整体,但系统并不就是整体,二者的区别在于:系统并非孤立的整体,二十余环境联系的整体,因而系统乃是整体与环境的统一。系统科学强调了看待问题的整体性,这一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关注细节而忽略了整体,而系统科学告诉我们,要理解一个系统,就必须考虑其所有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综合性是指任何系统都不是单一要素,但一层次,单一结构,单一环境因素,单一功能构成的总体,而是由不同质的要素,层次结构,环境和功能因素构成的总体。它有五种表现情况。系统综合程序不同,系统功能也会有别。一般而言,系统综合性越高,系统生命力就越强,系统功能就越高。 然后就是层次性,结构性,环境关联性,功能性。
系统的内部的基本关系也分为好几种。第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论强调整体>部分之和。他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系统整体的性质大于其各个部分的性质的机械相加和,二是指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其各个部分的功能之机械相加和。整体制约着部分,部分又反作用于整体。第二是整体与层次的关系,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整体,就有什么样的层次,整体愈高级,功能愈复杂,构成的层次也就会愈多。层次对于整体也有重要作用。第三是整体与结构的关系。结构是系统整体存在的基础,结构的变化导致系统整体性能的变化。并且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是整体与环境的关系。整体可以调节或改变环境,环境也对系统整体有作用。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是系统整体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内容。
第四第五节讲的主要是系统规律的内容,系统规律的普遍性,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总之第一章的内容让我对于系统科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将会继续深入学习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posted @ 2024-02-04 20:59  掐住一只呆橘  阅读(1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