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者的哪些「新手常见错误」

本文章中的内容做来自知乎同名话题:科研工作者有哪些「新手常见错误」? 和 圆桌讨论 

1. 以为成绩好就能做好科研。他本科普通211,我本科985,所以我肯定科研比他好。他经常考70多分,我门门90以上,所以我科研肯定做的比他好,他能发5篇SCI我就能发10篇。实际上在同样的平台上,在同等条件下,科研做的好不好与你的分数并不必然正相关,因为科研与本科学习本质不同。本科学习只需要把书本知识记住,但科研需要你创造新的知识。与学习相同的是,科研需要入门,入了门,掌握了套路,科研进度就快了,没入门,考试分数再高也没用。

2. 以为发文章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如果你能发领域顶刊,那确实了不起。发文章就像KPI考核,企业有企业的考核,公务员有公务员的考核,科研人员的考核标准就是发文章。也就是说,你发了文章,特别是普通期刊,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是你的基本要求。如果连这都做不到,说明真的不适合搞科研。不过能发顶刊还是很厉害,能像张益唐那样不发文章一生只解决一个问题也很厉害。

3. 以为科研是比其他职业更加高尚。科研的确有其特殊之处,要创造知识,引领人类科技、思想的进步,为国家做贡献,同时还要教书等,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做科研就是一份职业,最主要的目的是有口饭吃。但这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毕竟每个人首先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才能追求理想。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工作稳定下来,然后多赚钱。所以,年轻老师为了tenure像博士生一样拼,年纪大的老师会接一些横向项目。还有一些老师不追求钱了,追求理想。科研就是一份普通职业,与公司职员、公务员一样,不过因为其一些特殊支持,人们对科研人员多了几分尊重。

4. 以为做科研之前一定要打好基础,所以花很多时间打基础。打好基础很有必要,但是如果花很多时间用于打基础,这就不是时间高校利用了。实际上在博士期间,你很有可能几年时间只做一个细分方向的一个具体的问题。这时,如果你花了很多时间用于了解整个大的学科,这会占用很多时间,同时了解的这些东西用不上,以后给本科生上课也许用得上,但是对写论文没什么帮助。所以一定要聚焦,聚焦到一个细分领域,甚至一个具体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深挖。

5. 以为要大量看教材。这一点与本科不同,做科研,如果你想对整个领域有个大概了解,有必要看看教材,但不知道指望从书中找到idea。你可以看看众多大佬每人一章的对某个问题的书,但即使把教材背的滚瓜烂熟,你也不可能对某个具体问题有什么了解。做科研要看文章,包括 经典文章、最新文章、综述等,这样才能聚焦到具体问题。

6. 以为科研圈比其他圈子干净,里面的人都在探索真理、追求真知。科研人员也是普通人,也会有一些其他任何圈子有的问题,找关系、花钱等,其他圈子有的,科研圈也有,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7. 以为科研是拼时间,每天工作时间越长,最后成果越多。这和学习是一个道理,学习需要掌握套路,掌握规律,这样时间长才能让自己学的更多,进步更大。对于科研,如果始终不得要领,没有明确思路,只是每天忙,比如忙于看教材,漫无目的看文章,这样作用不大。有了明确目的、具体思路,知道每一步怎么做,这时有必要每天工作的时间长一点。

8. 与上一个误区相对应的是,以为科研不是拼时间,所以每天只花很少时间在科研上,寄希望于突然获得灵感,idea等。如果你还没有具体的思路,这时需要大量看文献,找gap,整理思路,然后跑数据/做实验,如果结果还行就要开始写了,写文章同样需要花大量时间。科研并不是数学竞赛,需要你有很高的天赋,只要智商正常,对科研的步骤有了大概了解,第一个问题有了思路,你就可以开始了。这时拼时间就很有必要了,那些科研大牛,或者博士期间就有多篇顶刊的人,绝大多数都每天花很多时间科研。

9. 总是听导师强调idea, 以为idea最重要。实际上,与其他工作一样,科研最重要的是执行力。有好的idea,但你没有写,其他人写出来了,科研成果也不是你的。学界评价科研工作者不是看这个人会不会提idea,而是看其publication。所以,执行力最重要。没有执行力,就没有paper,就相当于什么都没做。

10. 以为(大牛)导师能为你搞定大部分事。不管你导师是大牛还是小牛,基本上,最主要靠自己,自己看文献、整理思路、写文章,这其中需要和导师讨论,他会教你一些东西,但主要还是自己完成。你导师基本上不可能把他写的文章让你挂一作。博士就是这样,这是一个博士应该经历的过程,这是成为独立科研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因此,可以与导师讨论一些问题,但不要对其做太大指望。

11. 以为一项科研一定要完美才是成功的。举个例子,文章一般需要好的motivation、好的framework,好的结果,以及理论贡献。如果每一点都能达到,那可以试试顶刊了,但绝大多数文章不能发顶刊,就是因为总有一些毛病,比如motivation不算太好,创新性不算太好等。所以,不要总想着各方面完美才动笔写,才觉得能发表。不完美是科研的常态。

12. 被一篇文章的外表迷惑。当你在顶刊上看到一篇文章,你发现motivation、framework、创新性、理论贡献、理论基础、分析结果等各方面都好,然后你以为作者一开始就做出了这么好的结果。实际上,你不知道的是,他之前跑了很多次结果都不好,这是他跑的最好的结果了,这个framework、motivation改了无数次,这篇文章花了他好几年时间。其实这才是科研的常态,做一次实验,连夜写好,第二天投出去,那时极少数超级大牛才能做到的事。

13. 以为其他人,比如师兄师姐,有义务教你什么。师兄师姐肯教你一些东西,是他们的情分,而不是本分,因此,对那些热心帮助你、指导你的师兄师姐,要怀着感恩之心。因为他完全可以以自己很忙、不知道为理由拒绝你的求助,毕竟,他只是你的师兄师姐,你学会了什么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

14. 以为做科研就可以不必考虑与人打交道。科研只是一份普通工作,任何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即使你科研成果多,以后进了一所好的学校当老师,你也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申请项目、评职称等,这些都不是只看文章,还要看你的为人处世怎么样。即使你天赋异禀,家里有矿,跟着大牛导师,文章多多,还是要与人打交道。所以,不要清高,不要孤僻,不要冷漠,对身边的人友善点,见面微笑打个招呼,学习那些会做人的老师怎么做人,怎么说话,这些很有必要。

15. 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别人聪明。如果不能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会有许多烦恼,会让你从事被一些事情困惑。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并不意味着随波逐流,相反,这会让你冷静思考自己的追求与人生,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同时,也会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还是能做出一些成就的,如果没有做出来,遗憾,但也没关系。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也认识到其他人也是普通人,但是你却依然积极、努力,读文献、找思路、写文章,做出一些成就,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状态。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真的不好。

作者:CanisMajori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495864/answer/827296059
来源:知乎

一些新手的错误观点:

“我导师当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现在市区三套房天天开宝马,我跟着他读博,以后留校和他一样美滋滋。”

“XXX每天工作15个小时、一周工作七天,于是发了NS大文章,科研只要像ta一样努力,都会苦尽甘来的。”

“Y教授那么年轻就当了博导,还长的那么漂亮,明明可以靠颜值、非要靠实力,真是我辈楷模、学术界偶像,比娱乐圈小鲜肉们更值得追捧。”

“Z师兄都读到第七年了还没毕业,还一直抱怨导师、劝我不要读博士,一定是他平时不好好工作或者水平太次,自己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

“我不喜欢和人搞关系,所以适合搞科研,以后用实力说话、不需要经营人脉,而且圈里比较干净,科学真理至上。”

“我当年高考670分,能力肯定比考630的高多了。高中那个A学长高考才630分,现在也发了十篇SCI了,我以后只要努努力,一定比他更强。”

作者:上将潘凤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495864/answer/827046827
来源:知乎
 
保持更新,资源来源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cnblogs.com/xuyaowen; 
posted @ 2020-02-11 17:49  Michael-Xu  阅读(71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