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面向过程:根据业务逻辑从上到下写垒代码
- 函数式:将某功能代码封装到函数中,日后便无需重复编写,仅调用函数即可
-
面向对象:对函数进行分类和封装,让开发“更快更好更强...”
注:Java和C#来说只支持面向对象编程,而python比较灵活即支持面向对象编程也支持函数式编程
创建类和对象
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编程方式,此编程方式的落地需要使用 “类” 和 “对象” 来实现,所以,面向对象编程其实就是对 “类” 和 “对象” 的使用。
类就是一个模板,模板里可以包含多个函数,函数里实现一些功能
对象则是根据模板创建的实例,通过实例对象可以执行类中的函数

-
class是关键字,表示类
-
创建对象,类名称后加括号即可
# 创建类class Foo: def Bar(self): print 'Bar' def Hello(self, name): print 'i am %s' %name# 根据类Foo创建对象objobj = Foo()obj.Bar() #执行Bar方法obj.Hello('wupeiqi') #执行Hello方法 -
面向对象:【创建对象】【通过对象执行方法】
-
函数编程:【执行函数】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是指:封装、继承和多态。
一、封装
封装,顾名思义就是将内容封装到某个地方,以后再去调用被封装在某处的内容。
所以,在使用面向对象的封装特性时,需要:
-
将内容封装到某处
-
从某处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第一步:将内容封装到某处

self 是一个形式参数,当执行 obj1 = Foo('wupeiqi', 18 ) 时,self 等于 obj1
当执行 obj2 = Foo('alex', 78 ) 时,self 等于 obj2
所以,内容其实被封装到了对象 obj1 和 obj2 中,每个对象中都有 name 和 age 属性,在内存里类似于下图来保存。

第二步:从某处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调用被封装的内容时,有两种情况:
-
通过对象直接调用
-
通过self间接调用
1、通过对象直接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上图展示了对象 obj1 和 obj2 在内存中保存的方式,根据保存格式可以如此调用被封装的内容:对象.属性名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obj1 = Foo('wupeiqi', 18)print obj1.name # 直接调用obj1对象的name属性print obj1.age # 直接调用obj1对象的age属性obj2 = Foo('alex', 73)print obj2.name # 直接调用obj2对象的name属性print obj2.age # 直接调用obj2对象的age属性 |
2、通过self间接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执行类中的方法时,需要通过self间接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detail(self): print self.name print self.age obj1 = Foo('wupeiqi', 18)obj1.detail() # Python默认会将obj1传给self参数,即:obj1.detail(obj1),所以,此时方法内部的 self = obj1,即:self.name 是 wupeiqi ;self.age 是 18 obj2 = Foo('alex', 73)obj2.detail() # Python默认会将obj2传给self参数,即:obj1.detail(obj2),所以,此时方法内部的 self = obj2,即:self.name 是 alex ; self.age 是 78 |
综上所述,对于面向对象的封装来说,其实就是使用构造方法将内容封装到 对象 中,然后通过对象直接或者self间接获取被封装的内容。
练习:游戏人生程序
1、创建三个游戏人物,分别是:
-
苍井井,女,18,初始战斗力1000
-
东尼木木,男,20,初始战斗力1800
-
波多多,女,19,初始战斗力2500
2、游戏场景,分别:
-
草丛战斗,消耗200战斗力
-
自我修炼,增长100战斗力
-
多人游戏,消耗500战斗力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
# -*- coding:utf-8 -*-# ##################### 定义实现功能的类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 gen, age, fig): self.name = na self.gender = gen self.age = age self.fight =fig def grassland(self): """注释:草丛战斗,消耗200战斗力""" self.fight = self.fight - 200 def practice(self): """注释:自我修炼,增长100战斗力""" self.fight = self.fight + 200 def incest(self): """注释:多人游戏,消耗500战斗力""" self.fight = self.fight - 500 def detail(self): """注释:当前对象的详细情况""" temp = "姓名:%s ; 性别:%s ; 年龄:%s ; 战斗力:%s" % (self.name, self.gender, self.age, self.fight) print temp # ##################### 开始游戏 #####################cang = Person('苍井井', '女', 18, 1000) # 创建苍井井角色dong = Person('东尼木木', '男', 20, 1800) # 创建东尼木木角色bo = Person('波多多', '女', 19, 2500) # 创建波多多角色cang.incest() #苍井空参加一次多人游戏dong.practice()#东尼木木自我修炼了一次bo.grassland() #波多多参加一次草丛战斗#输出当前所有人的详细情况cang.detail()dong.detail()bo.detail()cang.incest() #苍井空又参加一次多人游戏dong.incest() #东尼木木也参加了一个多人游戏bo.practice() #波多多自我修炼了一次#输出当前所有人的详细情况cang.detail()dong.detail()bo.detail()游戏人生 |
二、继承

1、Python的类可以继承多个类,Java和C#中则只能继承一个类
2、Python的类如果继承了多个类,那么其寻找方法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

-
当类是经典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深度优先方式查找
-
当类是新式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广度优先方式查找
经典类和新式类,从字面上可以看出一个老一个新,新的必然包含了跟多的功能,也是之后推荐的写法,从写法上区分的话,如果 当前类或者父类继承了object类,那么该类便是新式类,否则便是经典类。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class D: def bar(self): print 'D.bar'class C(D): def bar(self): print 'C.bar'class B(D): def bar(self): print 'B.bar'class A(B, C): def bar(self): print 'A.bar'a = A()# 执行bar方法时# 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D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所以,查找顺序:A --> B --> D --> C# 在上述查找bar方法的过程中,一旦找到,则寻找过程立即中断,便不会再继续找了a.bar()经典类多继承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class D(object): def bar(self): print 'D.bar'class C(D): def bar(self): print 'C.bar'class B(D): def bar(self): print 'B.bar'class A(B, C): def bar(self): print 'A.bar'a = A()# 执行bar方法时# 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C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所以,查找顺序:A --> B --> C --> D# 在上述查找bar方法的过程中,一旦找到,则寻找过程立即中断,便不会再继续找了a.bar() |
经典类: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D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新式类:首先去A类中查找,如果A类中没有,则继续去B类中找,如果B类中么有,则继续去C类中找,如果C类中么有,则继续去D类中找,如果还是未找到,则报错
注意:在上述查找过程中,一旦找到,则寻找过程立即中断,便不会再继续找了
三、多态
Pyhon不支持多态并且也用不到多态,多态的概念是应用于Java和C#这一类强类型语言中,而Python崇尚“鸭子类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class F1: passclass S1(F1): def show(self): print 'S1.show'class S2(F1): def show(self): print 'S2.show'# 由于在Java或C#中定义函数参数时,必须指定参数的类型# 为了让Func函数既可以执行S1对象的show方法,又可以执行S2对象的show方法,所以,定义了一个S1和S2类的父类# 而实际传入的参数是:S1对象和S2对象def Func(F1 obj): """Func函数需要接收一个F1类型或者F1子类的类型""" print obj.show() s1_obj = S1()Func(s1_obj) # 在Func函数中传入S1类的对象 s1_obj,执行 S1 的show方法,结果:S1.shows2_obj = S2()Func(s2_obj) # 在Func函数中传入Ss类的对象 ss_obj,执行 S2 的show方法,结果:S2.showclass F1: passclass S1(F1): def show(self): print 'S1.show'class S2(F1): def show(self): print 'S2.show'def Func(obj): print obj.show()s1_obj = S1()Func(s1_obj) s2_obj = S2()Func(s2_obj) |
类和对象在内存中是如何保存?
答:类以及类中的方法在内存中只有一份,而根据类创建的每一个对象都在内存中需要存一份,大致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根据类创建对象时,对象中除了封装 name 和 age 的值之外,还会保存一个类对象指针,该值指向当前对象的类。
当通过 obj1 执行 【方法一】 时,过程如下:
-
根据当前对象中的 类对象指针 找到类中的方法
-
将对象 obj1 当作参数传给 方法的第一个参数 self
一、isinstance
检查是否obj是否是类 cls 的对象
L1=[1,2,3]
a=123
print isinstance(L1,list)#判断数据类型成功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class Mytest(object):
def func1(self):
print 'abc'
obj=Mytest()
print isinstance(obj,Mytest)#判断obj实例是否属于Mytest类
二、issubclass
检查sub类是否是 super 类的派生类
class M1(object):#创建类
def f1(self):
pass
class M2(M1):#继承父类
def f2(self):
pass
print issubclass(M2,M1)#判断这个之类是否属于父类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