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
#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及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 第一章 论分工
- 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原因
- 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分工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 分工带来三种优势:
1. 工人熟练度提高
2. 节省转换工作的时间
3. 促进机械发明
##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 分工源于人类"交换倾向"的天性
- 交换能力引起分工,分工范围受市场范围限制
- 人类独有的"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倾向
##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 分工程度受市场范围限制
- 水运开拓比陆运更广阔的市场
- 早期文明沿河海发展(尼罗河、恒河、长江等)
##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使用
- 物物交换的不便导致货币产生
- 历史上多种商品充当过货币(牲畜、盐、贝壳等)
- 金属因其特性最终成为普遍货币
##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
-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 区分真实价格(劳动量)和名义价格(货币量)
- 商品价值等于它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 商品价格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
- 在进步社会,商品价格主要包含这三部分
- 在原始社会,价格主要包含劳动量
##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 自然价格:按自然率支付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价格
- 市场价格:实际售卖价格,围绕自然价格波动
- 供求关系影响市场价格偏离自然价格
##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 劳动工资取决于劳资双方的契约
- 最低工资须足够维持工人生活
- 工资随国家财富增加而提高,非财富本身
##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 利润与工资受同样规律支配但方向相反
- 利润随财富增加而下降(资本竞争加剧)
- 利息率是利润的指标
##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 不同职业工资差异的五个原因:
1. 职业本身的愉快与否
2. 学习难易及费用大小
3. 工作稳定与否
4. 责任轻重
5. 成功可能性大小
- 三种补偿性工资差异
## 第十一章 论地租
- 地租是使用土地的自然报酬
- 地租是产品价格超过工资和利润的部分
- 地租随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而变化
#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积累和使用
##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 资财分为消费资财和资本
- 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固定资本:机器、建筑等
- 流动资本:货币、存货等
##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分的货币
- 讨论货币的特殊性质和作用
- 货币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 分析银行券和纸币的作用
##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
- 资本积累来自节俭而非勤劳
- 资本增加直接推动生产性劳动增加
- 奢侈浪费减少资本积累
##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 利息是使用借贷资本的代价
- 利息率受利润率和借贷供求影响
- 法律不应限制利息率
##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 资本四种用途:
1. 获取原生产物(农业等)
2. 制造原生产物(工业)
3. 运输原生产物(批发商业)
4. 分割原生产物(零售商业)
- 农业投资对社会最有利
#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财富的不同发展
##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发展
- 自然发展顺序:农业→工业→对外贸易
- 欧洲发展顺序反常(受政策影响)
##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的抑制
- 分析封建制度对农业的阻碍
- 长子继承制和限嗣继承制的弊端
##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 城市兴起的原因和过程
- 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更早获得自由
## 第四章 论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 城市商业促进农村改良
- 分析商业与农业的相互关系
#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 批判重商主义将财富等同于金银
- 分析贸易差额理论的问题
##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 批判进口限制政策
- 保护主义损害消费者利益
## 第三章 论对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加以特殊限制
- 分析报复性关税的无效性
- 自由贸易对双方都有利
## 第四章 论退税
- 退税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区分不同情况的退税
## 第五章 论奖励金
- 批判出口奖励金制度
- 奖励金实质上是社会支付的补贴
##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 分析通商条约的影响
- 特惠条约可能扭曲贸易
## 第七章 论殖民地
- 殖民地建立的三种动机
- 分析殖民地贸易的利弊
##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 总结重商主义体系的缺陷
- 政府干预通常适得其反
##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
- 介绍重农主义体系
- 比较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
- 指出重农主义的局限性
#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
- 国防开支的必要性
- 司法开支的性质
- 公共工程和机构开支
##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 税收的四大原则:
1. 公平
2. 确定
3. 便利
4. 经济
- 分析各种税收形式
## 第三章 论公债
- 公债的起源和发展
- 公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 偿债基金的作用
# 核心思想总结
1. **"看不见的手"理论**:个人追求自身利益会无意识地促进社会利益
2. **分工理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关键,受市场范围限制
3. **自由市场**:主张自由贸易,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
4. **价值理论**:劳动是衡量商品价值的真实尺度
5. **资本积累**:节俭是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源泉
6. **税收原则**:提出公平、确定、便利、经济四大税收原则
《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系统阐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对后世经济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