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函数二
一.函数对象
1. 一 函数是第一类对象,即函数可以当作数据传递
(1) 什么是第一类对象?
在 Python 中万物皆为对象,函数也不例外,函数作为对象可以赋值给一个变量、可以作为元素添加到集合对象中、可作为参数值传递给其它函数,还可以当做函数的返回值,这些特性就是第一类对象所特有的。
(2) 第一类对象具有的功能?
#1 可以被引用
#2 可以当作参数传递
#3 返回值可以是函数
#3 可以当作容器类型的元素
2.利用上述的特性,我们可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例如:用函数来取代多个if分支的问题

二.函数的嵌套
1.嵌套函数的定义
def f1():
def f2():
def f3():
print('from f3')
f3()
f2()
f1()
2.嵌套使用
示例:用嵌套函数实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问题
def max(x,y):
return x if x > y else y
def max4(a,b,c,d):
res1=max(a,b)
res2=max(res1,c)
res3=max(res2,d)
return res3
print(max4(1,2,3,4))
三. 名称空间与作用域
1.什么是命名空间?
命名空间 是从命名到对象的映射。当前命名空间主要是通过 Python 字典实现的,不过通常不关心具体的实现方式(除非出于性能考虑),以后也有可能会改变其实现方式。以下有一些命名空间的例子:内置命名(像 abs() 这样的函数,以及内置异常名)集,模块中的全局命名,函数调用中的局部命名。某种意义上讲对象的属性集也是一个命名空间。关于命名空间需要了解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不同命名空间中的命名没有任何联系,例如两个不同的模块可能都会定义一个名为 maximize的函数而不会发生混淆-用户必须以模块名为前缀来引用它们。
顺便提一句,我称 Python 中任何一个“.”之后的命名为 属性 --例如,表达式 z.real 中的 real 是对象 z 的一个属性。严格来讲,从模块中引用命名是引用属性:表达式 modname.funcname中,modname 是一个模块对象,funcname 是它的一个属性。因此,模块的属性和模块中的全局命名有直接的映射关系:它们共享同一命名空间![1]
属性可以是只读过或写的。后一种情况下,可以对属性赋值。你可以这样作:modname.the_answer = 42 。可写的属性也可以用 del 语句删除。例如: del modname.the_answer 会从 modname 对象中删除 the_answer 属性。
不同的命名空间在不同的时刻创建,有不同的生存期。包含内置命名的命名空间在 Python 解释器启动时创建,会一直保留,不被删除。模块的全局命名空间在模块定义被读入时创建,通常,模块命名空间也会一直保存到解释器退出。由解释器在最高层调用执行的语句,不管它是从脚本文件中读入还是来自交互式输入,都是 main 模块的一部分,所以它们也拥有自己的命名空间(内置命名也同样被包含在一个模块中,它被称作 builtin )。
当调用函数时,就会为它创建一个局部命名空间,并且在函数返回或抛出一个并没有在函数内部处理的异常时被删除。(实际上,用遗忘来形容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为贴切。)当然,每个递归调用都有自己的局部命名空间。
作用域 就是一个 Python 程序可以直接访问命名空间的正文区域。这里的直接访问意思是一个对名称的错误引用会尝试在命名空间内查找。
尽管作用域是静态定义,在使用时他们都是动态的。每次执行时,至少有三个命名空间可以直接访问的作用域嵌套在一起:
- 包含局部命名的使用域在最里面,首先被搜索;其次搜索的是中层的作用域,这里包含了同级的函数;最后搜索最外面的作用域,它包含内置命名。
- 首先搜索最内层的作用域,它包含局部命名任意函数包含的作用域,是内层嵌套作用域搜索起点,包含非局部,但是也非全局的命名
- 接下来的作用域包含当前模块的全局命名
- 最外层的作用域(最后搜索)是包含内置命名的命名空间
如果一个命名声明为全局的,那么所有的赋值和引用都直接针对包含模全局命名的中级作用域。另外,从外部访问到的所有内层作用域的变量都是只读的。(试图写这样的变量只会在内部作用域创建一个 新 局部变量,外部标示命名的那个变量不会改变)。
通常,局部作用域引用当前函数的命名。在函数之外,局部作用域与全局使用域引用同一命名空间:模块命名空间。类定义也是局部作用域中的另一个命名空间。
重要的是作用域决定于源程序的意义:一个定义于某模块中的函数的全局作用域是该模块的命名空间,而不是该函数的别名被定义或调用的位置,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命名的实际搜索过程是动态的,在运行时确定的——然而,Python 语言也在不断发展,以后有可能会成为静态的“编译”时确定,所以不要依赖动态解析!(事实上,局部变量已经是静态确定了。)
Python 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如果没有使用 global 语法,其赋值操作总是在最里层的作用域。赋值不会复制数据,只是将命名绑定到对象。删除也是如此:del x 只是从局部作用域的命名空间中删除命名 x 。事实上,所有引入新命名的操作都作用于局部作用域。特别是 import 语句和函数定将模块名或函数绑定于局部作用域(可以使用 global 语句将变量引入到全局作用域)。
global 语句用以指明某个特定的变量为全局作用域,并重新绑定它。nonlocal 语句用以指明某个特定的变量为封闭作用域,并重新绑定它。(摘抄)
2. Python函数作用域中的两个关键字global 和 nonlocal
1. Global(在局部去修改全局的变量)
(尽量不要在局部去改全局的变量)
用法:声明的变量名只能在global的下方,不能再global上面
示例:
正确用法:

错误用法:

结果:

2. nonlocal(修改局部变量的值(找往上最近的一层))
注意:只会在函数内部里面去找如果函数内部没有,则会报错
示例:

结果:

正确用法:

结果:

总结:
命名空间表示变量的可见范围,一个变量名可以定义在多个不同的命名空间,相互之间并不冲突,但同一个命名空间中不能有两个相同的变量名。比如:两个叫“张三”的学生可以同时存在于班级A和班级B中,如果两个张三都是一个班级,那么带来的麻烦复杂很多了,在Python中你不能这么干。
在Python中用字典来表示一个命名空间,命名空间中保存了变量(名字)和对象的映射关系,在Python中命名空间出现在哪些地方呢?有函数范围内的命名空间(local),有模块范围内的命名空间(global),有python内建的命名空间(built-in),还有类对象的所有属性组成的命名空间。
命令空间的生命周期:
所有的命名空间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对于python内建的命名空间,python解析器启动时创建,一直保留直至直python解析器退出时才消亡。而对于函数的local命名空间是在函数每次被调用的时候创建,调用完成函数返回时消亡,而对于模块的global命名空间是在该模块被import的时候创建,解析器退出时消亡。
2.命名空间的加载顺序
python test.py
#1、python解释器先启动,因而首先加载的是:内置名称空间
#2、执行test.py文件,然后以文件为基础,加载全局名称空间
#3、在执行文件的过程中如果调用函数,则临时产生局部名称空间
3.名称的查找顺序
局部名称空间--->全局名称空间--->内置名称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全局无法查看局部的,在局部可以查看全局的,如下示例
# max=1
def f1():
# max=2
def f2():
# max=3
print(max)
f2()
f1()
print(max)
4.闭包
1.什么是闭包?
闭包是由函数和与其相关的引用环境组合而成的实体。定义:在实现深约束时,需要创建一个能显式表示引用环境的东西,并将它与相关的子程序捆绑在一起,这样捆绑起来的整体被称为闭包。

闭包函数中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内部函数,另外一个是对外部作用域的引用(缺一个都不叫闭包函数)
示例:

结果:

f.__closure__返回的是一个元组的形式
如果有多个引用关系,可以根据索引来取值
注意:以下几种的这个不是闭包函数
情况一:

情况二:引用自己的变量(不是闭包函数)

闭包总结:

闭包的思想:
当你想给某个函数绑定某种状态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给他采用闭包,给他包起来,有几个想绑定的状态,就给他包几层。
情况一:绑定一种状态(包一层)
示例:

结果:(在任何情况下的调用都不会发生变化了)


在函数里面调用函数也不会发生变化了。!!!!!!(重点)
情况二:绑定两个状态(包两层)

结果:

应用:爬虫示例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