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研究院
刚刚休息的时候看到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字:架设一道横跨太平洋的技术产品化通路--记微软亚洲工程院工程开发部总监林斌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asia/group/team/story/linbin.asp,跑过来写几句。
我所认识的所有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工程院的人都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当然,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对我没什么印象
)。最早应该是99年在复旦大学微软的21世纪计算上,李开复儒雅的主持风格立刻征服了我。99年的时候微软亚洲研究院远远没有现在那么“火”,征服我和一众莘莘学子的完全是李开复的个人魅力。
然后是2000年在交大成立微软俱乐部,林斌陪同张亚勤前来出席开幕典礼。张亚勤也是一点架子没有,被我们安排到东安排到西,没一点怨言。当时30出头的张亚勤比许多交大在读博士还要年轻,却已经有了这番成就,确实是一个传奇。
再之后全国各个高校微软俱乐部都红红火火起来了,也认识了更多亚洲研究院的人。2001年7月更是在北京呆了整整难忘了一周,参加研究院的Summer Camp,深刻的体会了研究院的文化。
再往后研究院来上海招人,思拂再三还是想留在上海,没有去尝试。尽管投了简历也不一定能够过他们的层层面试,但自己就这样主动放弃了还是觉得不舍,并一厢情愿耿耿于怀到今天。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asia/group/team/story/linbin.asp,跑过来写几句。
我所认识的所有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工程院的人都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当然,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对我没什么印象
然后是2000年在交大成立微软俱乐部,林斌陪同张亚勤前来出席开幕典礼。张亚勤也是一点架子没有,被我们安排到东安排到西,没一点怨言。当时30出头的张亚勤比许多交大在读博士还要年轻,却已经有了这番成就,确实是一个传奇。
再之后全国各个高校微软俱乐部都红红火火起来了,也认识了更多亚洲研究院的人。2001年7月更是在北京呆了整整难忘了一周,参加研究院的Summer Camp,深刻的体会了研究院的文化。
再往后研究院来上海招人,思拂再三还是想留在上海,没有去尝试。尽管投了简历也不一定能够过他们的层层面试,但自己就这样主动放弃了还是觉得不舍,并一厢情愿耿耿于怀到今天。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