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湫

Posted on 2011-12-31 01:34  xublogs  阅读(79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大龙湫

雁荡山景区分散,东起羊角洞,西至锯板岭;南起筋竹溪,北至六坪山。在方圆45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峰奇洞异,崇岩叠嶂,飞瀑流泉,茂林幽谷,胜迹多达550多处。共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显胜门、仙桥、羊角洞、净名三折瀑、雁湖八大景区,而东南部地区最称风景荟萃。其中“二灵一龙”即灵峰、灵岩和大龙湫又被称为“雁荡三绝”, 大龙湫在三绝中又被认为是独占鳌头。南宋楼钥有诗云:“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龙湫一派天下无,万众赞扬同一舌。”(《攻瑰集·大龙湫》)可见在宋代,大龙湫便已扬四海。

  大龙湫景区,东起马鞍岭,西至东岭,南起筋竹涧口,北至凌云尖。东西阔28公里,南北长7.5公里,面积为28平方公里。其中有15峰、13岩、7石、5 嶂、6洞、1尖、3门、2阙、8岭、5瀑、2湫、8潭、1泉、3溪、2涧、1峡、4庵、7亭、1院、1镬、1轩、2桥,合计景点105个。此区位于雁荡山中部偏西,旧称于“西内谷”以奇峰、巨嶂、飞瀑取胜。高耸天际的芙蓉峰,变态无穷的剪刀峰,雄伟如屏的连云嶂,云雨漠漠的经行峡,谷幽潭深的筋竹涧,皆为胜境。被誉为“天下第一瀑”的大龙湫,、变幻多姿,蔚为壮观,更是令人叫绝。它与灵峰、灵岩合称雁荡山“三绝”。  大龙湫景区实际是一处山谷,但谷口较为宽敞,旁有锦溪,但因为多日干旱,已经枯竭了。循溪左行,见前面有千仞绝壁成嶂,干霄摩天,绝壁上有大小峰头参差相叠,如无数佛陀现身,此即千佛岩。稍下,有一巨石平展壁立,状如石碑,即石碑峰。   溯溪而上,有竹桥架溪上,桥上置茶花一盆,红花灿然。前面峰峦中一峰独竖。山峰巨石尖耸,一道裂隙从上贯下,有如巨斧劈开,形成两片。一片较粗,一片较细,如剪刀双刃,孤撑云表,此即剪刀峰。王思任所谓“分开千仞,欲剪青天者。”峰顶处石稍有弯曲,有如合而未张的蟹螯,所以明代张肃之 “易其名巨螯”。———(《王季重十种·游唤·雁荡》)   清乾隆年间袁枚有诗诵道:   “远望双峰截紫霓,尖叉棱角有高低。倘非山里藏刀尺, 那得秋云片片齐。” ———(《小仓山房诗集·剪刀峰》)   剪刀峰后又有一峰高耸,山顶尖峭呈锐三角形,此即天乐峰,适值天气阴晦,山顶阴云弥漫,如烟腾空。青灰色的石壁上寸草不生,山脚下树木葱茏簇拥,衬托得山峰愈显高耸。山形随步移变幻,向时山上部左侧如蟹螯者,从此处仰望却又形如啄木鸟,正伸出巨嘴,啄咬树木。再前行,又变成熊的形状,正憨态可掬地昂首向爬行。及至走过后回望,那还有什么剪刀的形状,而是变成了一根擎天石柱,所以她又有“玉杵峰”、“天柱峰”的别名。路边指示牌上面标着 “桅杆峰”,一看可知为新起,虽然比起剪刀峰名称略少新奇,倒也名实相符。   前面见有“一帆峰”的指示牌,回首一望,擎天一柱又变成了海上风帆。此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正如戴名世所说:“大抵雁荡诸峰,巧通造化,移步换形,其名字因象取义尚多有之;而路穷径塞,蒙翦于荆榛荒草之中,其奇未出于人间者亦不少也。”———(《戴名世集·游大龙湫记》)   大龙湫是我国最长的瀑布,为什么不叫“大龙瀑”呢?因为大龙湫不像别的瀑布那样斯文。但为什么要叫“大龙湫”呢?因为“湫”是“池”的意思,如果叫“大龙池”的话感觉有点怪。   大龙湫的岸边就能感觉到一股说不出的凉爽,大龙湫这里的空气格外的清新,住在这里的人们别提有多舒服了,冬暖夏凉。   大龙湫的水来自上面的天然水塔,因为水积得太多,才流下来的。大龙湫随着天气而变化,有时像银龙,有时像彩虹。   大龙湫是“奇绝”的   它的奇绝表现在形态上,因时而化,依序而变。盛夏季节雷雨甫歇,大龙湫是一条奔腾不羁的白龙,从半天里探出身来,夭矫于空中,轰雷喷雪,吼声震天,百米之外,振聋发聩。游人在几十米外,犹能感受它飞花溅玉般的   水珠。山寒水瘦的冬日,大龙湫收起白练银绸,只撒出一斛龙宫珠玉,散散落落,有风吹过,这一斛珍珠就随风而去,上下飘荡,如遇晴阳高照,这项链似的瀑布就幻化成绚丽的彩虹,闪闪烁烁,明明灭灭。 一冬少雨,过了立春还是雨少。大龙湫没有了夏日的狂态,没有了冬日的闲态,只剩下春日的慵态。美女晨起,娇而无力,海棠春睡一般。那从连云嶂峰顶飘泻下来的水流,该是丝不是布,该是春风中的柳,不是烈日下的松,该是女儿家长发飘逸,不是男子汉怒发冲冠,那一种忽忽悠悠,晃晃荡荡,实在是让人难以描摩,难怪前人而言:“欲写龙湫难下笔。”      相传唐初,印度僧人诺矩罗进山造塔建寺,因爱龙湫之美景,经常前来观瀑,终至坐化。宋人有诗道这事:“矩那看不厌,宴坐雨声中。”沈括也在《梦溪笔谈》中引用说:“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为纪念那印度和尚,后人在这里建了“观瀑亭”,亭柱上的对联是沙孟海和商向前的手迹。龙湫潭的右侧有个“忘归亭”,取前人“忘归亭下忘归客,手弄潺湲坐碧苔”之意,亭柱对联取的是夏日大龙湫浩浩气势:六龙卷海上霄汉,万马嘶风下雪域。与上述两亭相鼎足的是西首高坡上的龙壑轩,门口的对联是康有为撰写的:“一峰拔地起,有水天上来”,让人想起千古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实话实说,李白的诗句虚实相间,给人气势恢宏不可阻挡之感受,而康圣人写龙湫之水的这一句“有水天上来”,在我看来,总有一种画虎类犬的感觉。也许在康有为游雁荡那时,正值盛夏,又逢雨后,龙湫的水就如黄河一般奔腾澎湃也是完全可能的。唉,就拿黄河来说,现在还有谁能看到那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新闻联播里经常用黄河断流来播报,实在让人郁闷。   大龙湫是整个雁荡山景区最多人文景观的景点,在它的崖壁上,有“天下第一瀑”等摩崖石刻二十多处,与奇绝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让人流连忘返。  雁荡大龙湫瀑布为浙江省雁荡山胜景。它与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并称中国四大瀑布,而大龙湫独以其落差为190余米取胜,为中国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   瀑流发源于百岗尖,流经龙湫背,从连云峰凌空泻下,像从银河倒泻下来,十分壮观。大龙湫的最奇绝之处,在于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盛夏季节,雷雨初过,大龙湫像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声如雷鸣,震天撼地,气势雄壮。在晴朗的冬日,瀑流从半空中漂洒而下,阳光照射时,瀑布呈现出色彩绚丽的五色长虹的奇观,景色格外迷人。在阳春三月,雨水稀少,瀑布如珠帘下垂,不到几丈,就化为烟云。大龙湫瀑布真是千变万化,不可捉摸。大龙湫顶背又是别有一番景象。《载敬堂集》载: “大龙湫之源流背景十分远阔雄丽,以崔巍险曲,游踪罕及。只观瀑凹而不畅目成瀑所经由,竟为憾事。”诗人陈志岁有《登龙湫背》诗:“三十年长忆雁荡悬河落天半,今遂梯云穷水愿。谁劈千峰嶂欲围,谁陈万壑泉争泫。朗阴变幻不依时,寒署推移迭现姿。雨作兼来外地云,日升只照西屏茨。抵溪方叹阳光烂,风吼霆催霂已施。霁草晞林清胜洗,苍山伟丽自然师。春夏花鸟轻名画,秋冬岩木建安诗。土农肯尽语,游者添新趣。介我龙湫茗,沿流发妙句。披荆斩棘穿石行,小涉粼粼听琮琤。忽传隆隆十里外,嘈杂地底冒人声。崖端溜口势难近,双脚藤荫踩难稳。但见龙潭壁额贴,万均旋流作雪跌。”   雁荡山有许多瀑布,有名称的达十八处。雁荡山的瀑布和贵州黄果树大瀑布的风格迥然而异。它不是以大取胜,而是以其优美的姿态打动游人。除了上面介绍的大龙湫瀑布外,还有小龙湫和三折瀑等有名的瀑布。三折瀑是同一水流历经三处悬崖,成为上中下三个飞瀑。其中,以中折瀑最为动人。中折瀑周围的悬崖,有如一个半圆形的洞穴,水从洞顶泻而下,飘飘忽忽,非常优美。  大龙湫景区实际是一处山谷,但谷口较为宽敞,旁有锦溪,但因为多日干旱,已经枯竭了。循溪左行,见前面有千仞绝壁成嶂,干霄摩天,绝壁上有大小峰头参差相叠,如无数佛陀现身,此即千佛岩。稍下,有一巨石平展壁   立,状如石碑,即石碑峰。溯溪而上,有竹桥架溪上,桥上置茶花一盆,红花灿然。前面峰峦中一峰独竖。山峰巨石尖耸,一道裂隙从上贯下,有如巨斧劈开,形成两片。一片较粗,一片较细,如剪刀双刃,孤撑云表,此即剪刀峰。王思任所谓“分开千仞,欲剪青天者。”峰顶处石稍有弯曲,有如合而未张的蟹螯,所以明代张肃之“易其名巨螯”。——(《王季重十种·游唤·雁荡》)   清乾隆年间袁枚有诗诵道:“远望双峰截紫霓,尖叉棱角有高低。倘非山里藏刀尺,那得秋云片片齐。”——(《小仓山房诗集·剪刀峰》)剪刀峰后又有一峰高耸,山顶尖峭呈锐三角形,此即天乐峰,适值天气阴晦,山顶阴云弥漫,如烟腾空。青灰色的石壁上寸草不生,山脚下树木葱茏簇拥,衬托得山峰愈显高耸。山形随步移变幻,向时山上部左侧如蟹螯者,从此处仰望却又形如啄木鸟,正
大龙湫 - 爱共享! - 文章分享的博客

大龙湫

伸出巨嘴,啄咬树木。再前行,又变成熊的形状,正憨态可掬地昂首向爬行。及至走过后回望,那还有什么剪刀的形状,而是变成了一根擎天石柱,所以她又有“玉杵峰”、“天柱峰”的别名。路边指示牌上面标着“桅杆峰”,一看可知为新起,虽然比起剪刀峰名称略少新奇,倒也名实相符。   前面见有“一帆峰”的指示牌,回首一望,擎天一柱又变成了海上风帆。此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正如戴名世所说:“大抵雁荡诸峰,巧通造化,移步换形,其名字因象取义尚多有之;而路穷径塞,蒙翦于荆榛荒草之中,其奇未出于人间者亦不少也。”———(《戴名世集·游大龙湫记》)  马鞍岭   一名石城岭,岭背呈“凹”字形,状如马鞍,是东内谷与西内谷的分界岭,也是从灵岩进入大龙湫的通道。登岭眺望,满目丹峰翠绿,极为壮观、1990年在岭下开凿一条长300多米的隧道,接通灵岩至大龙湫的车路,一面给游人带来了方便,一面常使游人失去登岭览景的机会。芙蓉峰   位于西内谷和西外谷交界处的东岭北面。明人何白有“江上百里见芙蓉”之句,正因此峰高耸云霄,故特别引人注目。早在南北朝时,在《谢康乐集》中就有“芙蓉渚有耸石头如初生芙蓉,色皆青白”的记载。在北宋编纂的第一部全国性的地方志《太平寰字记》中也有“芙蓉山……森然如芙蓉,红赤相间,因以为名”的记述。也正因此峰高大凌空,人们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比如在离大龙湫里停车场200米处从山凹向右仰望,或从罗汉寺村中 向西仰望,就能看到它的不同形状,在东岭和石门一带,也时而可以看到它的各异的丰姿。最理想的观察点,还是在马鞍岭上,可见一峰特立,峰顶翠石参差不齐,如新蘖初发。在连霄岭回望,此峰如观音朝北跌坐,前有二岩似童子和净瓶,因此又名观音岩。清人方尚惠的《芙蓉峰》诗把它写得很美丽:“云间峰朵朵,锦绣似芙蓉,不待秋风起,花光映日红。”读之,可令口舌生香。   是指雁渡堤至东龙门的那一段山峡,取名于唐。贯体“雁荡经行云漠漠”赞语中的”经行”二字。两旁峰峦险拔,岩壁陡削,境极清幽。在峡内右手面山坡平地上有座化身亭,砖砌,人角,亭高约4米,右卷门高约2米,宽约1.5米。顶上有之个通天孔,亭左侧各有一大一小的透气孔。这是宋代建筑,为僧人园寂后火化用的亭子。   筋竹涧   上连经行峡,下人清江,全长约3公里。两岸峰峦险峻,岩石错落,树木茂密,水流清澈,鸟语花香,十分清幽;涧中有悬瀑飞泉,又有初月、峡门、葫芦、漱玉、下培、菊英、连环等十八个潭,潭之间有浅滩、夹谷、陡崖。涧水经过陡峻的夹谷时,奔腾急湍,浪花翻飞。即使在今天,游人也极难穿涧而过。难怪1500多年以前的永嘉太守谢灵运,望涧兴叹,只能”越岭”而“溪行”了。历来写筋竹涧的诗,可谓绝无仅有。故谢灵运《从筋竹涧越岭溪行》一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中“猿呜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炫。逶迤傍隈懊,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诸屡迳复,乘流玩回转”的诗句,是昔日筋竹涧的风貌神彩的最好写照。   一名飞泉,俗称开裆瀑,在火焰山西,能仁寺东北。锦溪之水绕经西龙门触石分流而下,状如燕尾。瀑下一潭,名叫霞映潭,潭水碧绿,大一亩余,潭中有巨石,形状像大铁锅,侧倚水底,隐然可见。每当晚霞照映时,潭面鲜丽可爱,潭因之得名。因潭水下游的筋竹涧内有东龙潭,故又称此潭为西龙潭。近年在潭旁建造了水泥平台,台上有遮荫伞,可供游人跳水和憩息之需。潭中有小船数只,在潭中划船,别有一番幽趣。但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大龙湫瀑布为浙江省雁荡山胜景。它与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并称中国四大瀑布,   而大龙湫独以其落差为190余米取胜,为中国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瀑流发源于百岗尖,流经龙湫背,从连云峰凌空泻下,像从银河倒泻下来,十分壮观。大龙湫的最奇绝之处,在于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盛夏季节,雷雨初过,大龙湫象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声如雷鸣,震天撼地,气势雄壮。在晴朗的冬日,瀑流从半空中飞溅而下,阳光照射时,瀑布呈现出色彩绚丽的五色长虹的奇观,景色格外迷人。在阳春三月,大龙湫又是另一番景象,雨水稀少,瀑布如珠帘下垂,不到几丈,就化为烟云。大龙湫瀑布真是千变万化,不可捉摸。   雁荡山有许多瀑布,有名称的达十八处。雁荡山的瀑布和贵州黄果树大瀑布的风格迥然而异。它不是以大取胜,而是以其优美的姿态打动游人。除了上面介绍的大龙湫瀑布外,还有小龙湫和三折瀑等有名的瀑布。三折瀑是同一水流历经三处悬崖,成为上中下三个飞瀑。其中,以中折瀑最为动人。中折瀑周围的悬崖,有如一个半圆形的洞穴,水从洞顶泻而下,飘飘忽忽,非常优美。   大龙湫瀑布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  雁荡山八大名菜:鸡末香鱼、蟠龙戏珠、雁荡石蛙、土豆野味煲、美丽黄鱼、蛤蜊豆腐汤、碧绿虾仁、清真海蟹。在品尝海鲜美味的同时,应注意身体,尤其是北方的游客,切不可暴食。到雁荡山,还不得不品尝一下它独特的传统风味小吃。许多游客畅游雁荡后都说:“观山景、尝小吃、品海鲜,其乐融融。”雁荡风味小吃讲究色香味,只要观其色、闻其香,顿使胃口大开,著名的有香螺、番薯粉丝汤、雁荡烙饼、米粉丝面、茴香五味豆腐干、绿豆面等。  雁荡山下的白石镇,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初十大会市,历史久远。史书最早记载见清道光《乐清县志》:“白石市,在九都,三月初十”。相传早在宋末元初,集市就已形成。市日历时一周,农历三月初十为高峰期,规模宏大,万商云集,百业兴隆。三月初十,在清明节前后,春耕来临之际,历来购买锄、镰、犁、耙等各式农具,簟、镰箩、畚斗、等各种农家用具,是市日一大特色。集市中心场地“马道滩”,过去是一片面积约50亩的沙石滩,滩内棚架摊位星罗棋布,交易的商品、农副产品、山地货种类繁多。人们在市场上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必需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工业方面的产品和配件。  春夏秋:看瀑布,当然是在雨水丰盛的季节,五六月或八九月,挑个雨后晴朗的日子,看200米落差的大龙湫,确像一条巨龙从天而降,巍为壮观。  袁枚  后十日,至雁荡之大龙湫。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十余天后,(我)到了雁荡山的大龙湫   还没有到大龙湫,在三里以外的地方,好像有一幅白绢从天上飘落下来,却没有什么响声。直至到了它的面前仔细观看,就发现20丈以上是瀑布,20丈以下就不是瀑布了,全都变成了烟,变成了雾,变成了轻软的生丝,变成了白玉的尘埃,变成了珍珠的粉末,变成了琉璃丝,变成了杨树的白色花絮。已经坠落下来了,又好像在向上回升;已经稀疏松散了,又好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风吹过来摇动它,就随风飘扬散落,好像没有着落;太阳光照着它,各种颜色都映射出来,光艳美丽。有的人远远地站着观看,他的头发却全部沾湿了;有的人近近地观赏,可他的衣裳一点儿也没有沾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瀑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地中间凹陷进去,完全没有什么依靠,瀑布也不得不随着吹来的风兴起各种奇异的变化;又由于它落下来很少有什么接触撞击的地方,不能为它助长威势、激扬声响:这些和石梁瀑布比较,一点儿也不相像。大概石梁瀑布威武,大龙湫瀑布文雅;石梁瀑布喧闹,大龙湫瀑布幽静;石梁瀑布湍急,大龙湫瀑布徐缓;石梁瀑布冲撞激荡,一往无前,大龙湫瀑布好像去了却又回来,盘旋悠荡;这就是它们不同的原因。   起初观赏石梁瀑布的时候,认为瀑布的样子、情况只不过是这样罢了,大龙湫可以不去;等到我来到了这里以后,才知道耳朵、眼睛没有听到、看到的景物,是不可以凭主观想象来推测的。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51577次
编辑次数:27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1-12-12
创建者:雁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