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夕颜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管理    订阅  订阅
Redis:持久化

1.序言

 

 

RDB:RDB文件是一个经过压缩的二进制文件。

AOF:AOF则是以追加写的方式记录Redis执行的每一条写命令。

2、RDB持久化机制

redis.conf文件,也就是/etc/redis/6379.conf,去配置持久化

RDB其实就是把数据以快照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上。什么是快照呢,你可以理解成把当前时刻的数据拍成一张照片保存下来。

RDB持久化是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也是默认的持久化方式,这种方式是就是将内存中数据以快照的方式写入到二进制文件中,默认的文件名为dump.rdb。

2.1 工作流程

(1)redis根据配置自己尝试去生成rdb快照文件

(2)fork一个子进程出来

(3)子进程尝试将数据dump到临时的rdb快照文件中

(4)完成rdb快照文件的生成之后,就替换之前的旧的快照文件

dump.rdb,每次生成一个新的快照,都会覆盖之前的老快照

2.2 三种触发机制

 2.2.1 save 60 1000 (命令)

每隔60s,如果有超过1000个key发生了变更,那么就生成一个新的dump.rdb文件,就是当前redis内存中完整的数据快照,这个操作也被称之为snapshotting,快照

也可以手动调用save或者bgsave命令,同步或异步执行rdb快照生成

save可以设置多个,就是多个snapshotting检查点,每到一个检查点,就会去check一下,是否有指定的key数量发生了变更,如果有,就生成一个新的dump.rdb文件

该命令会阻塞当前Redis服务器,执行save命令期间,Redis不能处理其他命令,直到RDB过程完成为止。具体流程如下:

执行完成时候如果存在老的RDB文件,就把新的替代掉旧的。我们的客户端可能都是几万或者是几十万,这种方式显然不可取。

2.2.2 bgsave触发方式 (命令)

具体操作是Redis进程执行fork操作创建子进程,RDB持久化过程由子进程负责,完成后自动结束。阻塞只发生在fork阶段,一般时间很短。基本上 Redis 内部所有的RDB操作都是采用 bgsave 命令。

 执行该命令时,Redis会在后台异步进行快照操作,快照同时还可以响应客户端请求。具体流程如下:

  2.2.3 自动触发 (配置)

自动触发是由我们的配置文件来完成的。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里面有如下配置,我们可以去设置:

①save:这里是用来配置触发 Redis的 RDB 持久化条件,也就是什么时候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硬盘。比如“save m n”。表示m秒内数据集存在n次修改时,自动触发bgsave。

默认如下配置:

#表示900 秒内如果至少有 1 个 key 的值变化,则保存
save 900 1
#表示300 秒内如果至少有 10 个 key 的值变化,则保存
save 300 10
#表示60 秒内如果至少有 10000 个 key 的值变化,则保存
save 60 10000

不需要持久化,那么你可以注释掉所有的 save 行来停用保存功能。

②stop-writes-on-bgsave-error :默认值为yes。当启用了RDB且最后一次后台保存数据失败,Redis是否停止接收数据。这会让用户意识到数据没有正确持久化到磁盘上,否则没有人会注意到灾难(disaster)发生了。如果Redis重启了,那么又可以重新开始接收数据了

③rdbcompression ;默认值是yes。对于存储到磁盘中的快照,可以设置是否进行压缩存储。

④rdbchecksum :默认值是yes。在存储快照后,我们还可以让redis使用CRC64算法来进行数据校验,但是这样做会增加大约10%的性能消耗,如果希望获取到最大的性能提升,可以关闭此功能。

⑤dbfilename :设置快照的文件名,默认是 dump.rdb

⑥dir:设置快照文件的存放路径,这个配置项一定是个目录,而不能是文件名。

2.2.4 三种方式对比

 

 

2.3 RDB 的优势和劣势

①、优势

(1)RDB文件紧凑,全量备份,非常适合用于进行备份和灾难恢复。

(2)生成RDB文件的时候,redis主进程会fork()一个子进程来处理所有保存工作,主进程不需要进行任何磁盘IO操作。

(3)RDB 在恢复大数据集时的速度比 AOF 的恢复速度要快。

②、劣势

 RDB快照是一次全量备份,存储的是内存数据的二进制序列化形式,存储上非常紧凑。当进行快照持久化时,会开启一个子进程专门负责快照持久化,子进程会拥有父进程的内存数据,父进程修改内存子进程不会反应出来,所以在快照持久化期间修改的数据不会被保存,可能丢失数据。

3、AOF持久化

 全量备份总是耗时的,有时候我们提供一种更加高效的方式AOF,工作机制很简单,redis会将每一个收到的写命令都通过write函数追加到文件中。通俗的理解就是日志记录。

①appendonly yes,可以打开AOF持久化机制,在生产环境里面,一般来说AOF都是要打开的,除非你说随便丢个几分钟的数据也无所谓

redis重启的时候,也是优先通过AOF进行数据恢复的,因为aof数据比较完整

AOF持久化,默认是关闭的,默认是打开RDB持久化

3.1三种触发机制

  ① always:同步持久化 每次发生数据变更会被立即记录到磁盘 性能较差但数据完整性比较好

  ② everysec:异步持久化 每秒将os cache中的数据fsync到磁盘,这个最常用的,生产环境一般都这么配置,性能很高,QPS还是可以上万的

  ③ no:仅仅redis负责将数据写入os cache就撒手不管了,然后后面os自己会时不时有自己的策略将数据刷入磁盘,不可控了

 

3.2 AOF rewrite

redis中的数据其实有限的,很多数据可能会自动过期,可能会被用户删除,可能会被redis用缓存清除的算法清理掉

redis中的数据会不断淘汰掉旧的,就一部分常用的数据会被自动保留在redis内存中

所以可能很多之前的已经被清理掉的数据,对应的写日志还停留在AOF中,AOF日志文件就一个,会不断的膨胀,到很大很大

所以AOF会自动在后台每隔一定时间做rewrite操作,比如日志里已经存放了针对100w数据的写日志了; redis内存只剩下10万; 基于内存中当前的10万数据构建一套最新的日志,到AOF中; 覆盖之前的老日志; 确保AOF日志文件不会过大,保持跟redis内存数据量一致

redis 2.4之前,还需要手动,开发一些脚本,crontab,通过BGREWRITEAOF命令去执行AOF rewrite,但是redis 2.4之后,会自动进行rewrite操作

在redis.conf中,可以配置rewrite策略: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比如说上一次AOF rewrite之后,是128mb

然后就会接着128mb继续写AOF的日志,如果发现增长的比例,超过了之前的100%,256mb,就可能会去触发一次rewrite

但是此时还要去跟min-size,64mb去比较,256mb > 64mb,才会去触发rewrite

(1)redis fork一个子进程

(2)子进程基于当前内存中的数据,构建日志,开始往一个新的临时的AOF文件中写入日志

(3)redis主进程,接收到client新的写操作之后,在内存中写入日志,同时新的日志也继续写入旧的AOF文件

(4)子进程写完新的日志文件之后,redis主进程将内存中的新日志再次追加到新的AOF文件中

(5)用新的日志文件替换掉旧的日志文件

 

3.2 AOF破损文件的修复

如果redis在append数据到AOF文件时,机器宕机了,可能会导致AOF文件破损

用redis-check-aof --fix命令来修复破损的AOF文件

4.AOF和RDB同时工作

(1)如果RDB在执行snapshotting操作,那么redis不会执行AOF rewrite; 如果redis再执行AOF rewrite,那么就不会执行RDB snapshotting

(2)如果RDB在执行snapshotting,此时用户执行BGREWRITEAOF命令,那么等RDB快照生成之后,才会去执行AOF rewrite

(3)同时有RDB snapshot文件和AOF日志文件,那么redis重启的时候,会优先使用AOF进行数据恢复,因为其中的日志更完整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91329ae210c,https://zhuanlan.zhihu.com/p/100885432

 

posted on 2025-01-03 11:43  夕颜~~  阅读(88)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