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上去很美

导航

前世今生

昨天下班后去逛上海书城,一个人。

星期一晚上6点钟的时候,书城里居然充满了人!我本来以为平时人不会多的,况且6点钟是有家室的人们拼命赶回家做饭、陷入热恋中的人们拼命跑去约会的时间,没料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上书店晃悠。这说明中国人已经多到不能再多的程度了!

 

一进书城,我径直走向“家居装潢”专柜,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购买装修类的书籍。装修类的书很多,却很杂,而且大多数都是年代久远的书籍,可参考性不强。还有很多宣传“风水”的书籍,旁边有个中年妇女正在认真地阅读,身边的小男孩又叫又闹:“妈妈,我们好走来!”中年妇女说:“等一下,等妈妈看完了就走。”可惜,我要买的书不能“看完了就走”,非得买回去仔细研究才行。

一番精挑细选之后,我终于选定了3本。收获颇丰哦!

 

接着跑到3楼去看“财经类”书籍,看来看去,好像没有哪本书能激起我的购买欲。于是转向2楼“文学类”书籍。

 

我不大喜欢这年头新出的文学类书籍,大多是写给小孩看的,“校园”类专柜占了很大的位置。中外名著么,想看的以前就看过了,没看过的现在也还是没兴趣看。所以唯一能吸引我目光的只有“当代散文”专柜了。

 

说实话,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购买文学类书籍了,这些年来,买的最多的惟杂志报刊而已。

在一堆封面五颜六色的书籍中间,我看到了一本颜色较浅的,是素素的《前世今生》。这不是一本新书,很多年前就已经问世了,当时不是这个封面。当时,我没有买,因为这本书写的是旧上海中上层社会的女性,包括交际花、名妓、名媛、名太、女学生、女明星等,这不同于素素之前所出的散文。我心理上不能接受,那时的我固执到只愿意去读素素的“真正的”散文,对于这种类似“海上花”列传的东西,我心理上不能接受。

 

我喜欢素素,很多很多年了。第一次读素素的散文集是15岁,那本散文集的名字叫《就做一个红粉知己》。初中升高中的暑假里,我到市中心的一个什么地方念“科技英语”,在教室里认识了一个比我大一届的姐姐。我们很投缘,她向我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素素的《就做一个红粉知己》。一开始读,我就喜欢上了素素,喜欢到痴迷的程度。

 

其实,15岁的时候,我是不懂书中所传递的那些“看透”的,一点也不懂,用我今天的眼光来看。然而我却固执的喜欢,执着而专一。同一时期的其他知性女作家还有莫小米、黄茵、黄爱东西、张梅、南妮等等。我很固执,只读素素的文字,咖啡文字,我不读其他人的。

 

读完《就做一个红粉知己》后,我把书还给了那个姐姐,然后自己到书店去买了一本用来珍藏。此后,我又陆陆续续的读过素素的《现在的心情》、《心安即是家》、《生命是一种缘》、《平生情意》等等。四年前我将《现在的心情》借给了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女孩,是父亲的朋友的女儿,没想到她居然借书没有还书的习惯。我心里有点痛,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会去书店里找素素的《现在的心情》,每每无功而返。

 

上大学以后,我很少读文学书籍了。在素素写了《前世今生》以后,我就没有再买过她的书。年少的时候,我就是这样莫名的固执。

然而昨晚,我愉快了买下了《前世今生》,我觉得可以读一读,或许我这些年的固执是错误的也未可知呢。

 

另外,昨天我还看到了黄茵、张梅、南妮的书,不知道是不是新书,不过没有看到黄爱东西的。说实话,惊讶远大于惊喜。我不知道,当卫慧、九丹这一类的人出现以后,居然黄茵、张梅类的知性女作家还有她们的市场。我一直以为,当19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都可以成群结队的出现在麦当劳里高谈阔论,肆无忌惮的放肆大笑之后,很多东西变了——小孩子的世界主宰着市场的走向,我喜欢的素素,别人喜欢的张梅早就被遗忘了。我一直这样以为。

 

今天午休的时候,我就要开始读《前世今生》。

posted on 2005-02-22 12:09  心仪  阅读(1723)  评论(6)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