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传染: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传染病的传播

  • 坏习惯和积极的改变都能像细菌一样在人群中传播,而且没有人能完全不受其影响。

深入剖析:你的社交

  • 不是每个意志力挑战都是社会“传染”的结果,但大多数挑战都存在社会“传染”的问题。针对你自己的意志力挑战,请考虑以下问题:
  • 在你的社交圈中,有没有其他人有和你一样的意志力挑战?
  •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从朋友或家人身上学到过某种习惯?
  • 和某些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不会更容易放纵自己?
  • 在你的社交圈中,最近有没有其他人也在尝试应对这个意志力问题?

社会中的个人

  • 说到自我控制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人类大脑里不是只有一个自我,而是有很多不同的自我在相互竞争,争夺控制权。这里面有想获得即时满足感的自我,有铭记远大目标的自我,有现在的自我,也有未来的自我。他们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实际上,你会发现自己大脑里还住着几个人,我指的是你的父母、配偶、孩子、朋友、老板,以及任何出现在你日常生活中的人。
  • 人生来就要和其他人产生联系。我们的大脑已经找到了一种巧妙的方法,确保我们能产生这样的联系。我们有专门的脑细胞管这件事,它名叫“镜像神经元”。它唯一的任务就是注意观察其他人在想什么,感觉如何,在做什么。镜像神经元分布在整个大脑中,帮助我们理解其他人所有的经历。比如,想象一下你和我待在一个厨房里,你看到我用右手去拿一把刀。你的大脑就会自动把这个动作转化成某种信息,管理你右手运动和感觉的镜像神经元就会被激活。这样,你的大脑就会开始分析我在做什么。镜像神经元会重新创造我的运动,就像一位侦探在重建犯罪现场一样。它会试图找出当时发生了什么,以及发生这件事的原因。这会让你猜测我为什么要拿刀,之后会发什么事。
  • 当我们的镜像神经元获取了别人奖励承诺的信息时,我们自己也会渴望得到奖励。

镜像意志力失效

  • 通过这个简单的场景,我们发现了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都会使我们的社会脑(social brain)出现意志力失效。第一种形式是无意识的模仿。
  • 大脑让我们误入迷途的第二种形式是传染情绪。
  • 最后,当我们看到别人屈服于诱惑时,我们的大脑也可能受到诱惑。

深入剖析:你在模仿谁

  • 这一周,仔细观察你是否在模仿别人的行为,尤其是和你的意志力挑战有关的行为。同样放纵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维持关系的社会黏合剂?当看到周围的人在做同样的事时,你会不会变本加厉地去做这件事?

目标也能传染

  • 人类天生就能洞察别人的思想。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动时,我们会用社会脑去猜测他们的目的。但是,这种自动读心术也有一种自控的副作用:它会激活我们心中的共同目标。这些对自控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好消息是,能够传染的目标,仅限于你已经拥有的或是和他人共有的目标。你不会因为短暂暴露在一个目标前面,就感染上这个全新的目标。
  • 当朋友给你烟时,不抽烟的人不会产生对尼古丁的欲望。但是,别人的行为能激发你大脑中的某个目标,只不过这个目标当时没能控制你的选择而已。正如我们看到的,意志力挑战总是包含了冲突,这种冲突来自两个相互竞争的目标。你现在想要享乐,但你又想要未来的健康。看着其他人追求其中一个目标,你大脑中两方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扭转。
  • 目标传染在两个方向上都会起作用——你既可以感染自控,也可能感染自我放纵。但是,我们好像更容易感染上诱惑。

意志力实验:增强你的免疫系统

  • 我们不总是感染别人的目标。有时,看着别人屈服于诱惑,反而能增强我们的自控力。当你坚定了一个目标时(比如减肥),还要意识到你有一个与之冲突的目标(比如吃个比萨)。当你看到别人的行为和自己最大的目标发生冲突时,你的大脑就会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它会让你的主要目标更坚定,它还会寻找策略帮你坚守目标。心理学家把这叫做“反抗控制”。但当你的自控力受威胁时,你可以把它看做一种免疫反应。当你面对别人的目标时,增强免疫系统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每天刚开始的时候花几分钟想想自己的目标,想想你会怎么受到诱惑,想要改变自己的目标。这就像疫苗一样,能保护你不受别人的感染。回想自己的目标能强化这个目标,避免你感染他人的目标。

感染别人的目标,失去自己的控制

  • 当我们看到别人忽视规则、受欲望支配的时候,我们更可能在任何冲动面前选择屈服。这就意味着,当我们看到别人举止不良的时候,我们的自控力也会降低。

意志力实验:感染自控力

  • 研究发现,想到自控力强的人可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对你的挑战来说,谁能成为你的意志力榜样呢?是那些经历过同样的挑战并最终成功的人,还是那些自控力的典范?(在我的班上,最常被提名的意志力模范是成功的运动员、精神领袖和政治家。但实际上,家人和朋友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动力。我们接下来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当你需要多一点意志力的时候,想想你的榜样。问问自己:那个意志力强人会怎么做?

深入剖析:你最可能被谁感染

  • 花一点时间去想一想,谁是和你关系密切的人。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你最尊重谁?你觉得谁和自己最像?谁的意见对你来说最重要?你最信任谁,最关心谁?你能不能想到哪些行为(无论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你从他们身上学来的,或是他们从你身上学到的?

群体的一员

  • 这个事例说的是心理学家所谓的“社会认同”。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做的聪明事。这是很实用的生存本能之一,这些生存本能伴随社会脑一起出现。要知道,如果你看到整个群体都在往东走,你最好还是跟上。相信别人的判断,正是让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黏合剂。你不必亲自了解一切,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事上。
  • 这两项干预实验都展示了“社会认同”对支持行为调整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相信,戒掉恶习并培养新的美德会让我们在自己最重视的群体中站稳脚跟,我们或许会愿意这么做。

深入剖析:可别人都这么做

  • 如果我们认为别人还在做我们试图改掉的不良行为,那么“社会认同”就会妨碍我们作出改变。你有没有告诉过自己,你的意志力挑战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它是社会规范?你是否意识到,自己认识的所有人都有同样的习惯?如果是这样,你可能会质疑这种看法。质疑它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一群人,他们正在做你渴望做到的事。找到一个新的“群体”并加入进去。这个“群体”可能是一个支援小组、一个班级、一个本地俱乐部、一个网络社区,甚至是一份支持你实现目标的杂志。置身于和你共享承诺与目标的人们当中,会让你觉得自己的目标才是社会规范。

“我应该”的力量

  • 在考虑如何作出选择时,我们经常想象自己是别人评估的对象。研究发现,这为人们自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预想自己实现目标后会非常自豪的人,更有可能坚持到底并获得成功,预想自己的行为会受到谴责也很有效。
  • 东北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德斯丹诺(David Desteno)认为,与讨论长期成本和收益的理性论证比起来,自豪、羞愧等社会情感能更迅速、更直接地影响我们的选择。德斯丹诺把这称为“激情的自控”。通常,我们把自控想做是冷静的理性战胜了感性的冲动。但是,自豪和羞愧依赖大脑皮层的情绪区,而不是用来作逻辑分析的前额皮层。社会情感可能进一步帮助我们作出选择,让我们在自己的群体里站稳脚跟。同样,恐惧有助于我们保护自己,愤怒有助于我们自我防卫,接纳社会或抗拒社会的想象会促使我们去做正确的事。

羞愧的限度

  • 在我们为羞愧的力量欢呼之前,还应该注意一下“去他的”效应。想象羞愧等消极社会情感实现的自控,与真的感到惭愧并耗光意志力,还是存在微妙差别的。我们三番五次地看到,糟糕的感觉会让人放弃抵抗。当这种糟糕的感觉以罪恶感和羞耻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羞愧作为一种预防措施或许能起作用,但事情一旦结束,羞愧就会更可能引起自我伤害,而非自我控制。

自豪的力量

  • 为了让自豪感发挥作用,我们必须认为别人都在监视自己,或我们有机会向别人报告自己的成功。让自己坚定决心的有效策略是——公开你的意志力挑战。如果你相信别人会支持你走向成功并观察你的行为,你就会更有动力去做正确的事。

意志力实验

  • 想象一下你在意志力挑战中取得成功后会多么自豪。这样,你就能充分利用“被认可”这个人类的基本需求。想一想你所在“群体”中的某个人,可以是一个家庭成员、一个朋友、一个同事、一个老师。想象他们的观点与你相符,或者他们会为了你的成功感到高兴。当你作出一个让自己感到自豪的选择时,你可以更新Facebook的个人状态,或是在Twitter上发布信息。如果你不喜欢高科技产品,你也可以和人们面对面地分享自己的故事。

写在最后的话

  •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大脑会把别人的目标、信念和行为整合到自己的决策中。当我们跟别人在一起时,或者只是简单地想到他们时,在我们的脑海里,别人就会成为另一个“自我”,并且和“自我”比赛自控。反之亦然:我们的行为也影响了其他无数人,我们做的每个选择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鼓舞或诱惑。